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D --> 大麦

大麦

大麦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和胃,宽肠,利水。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Dà Mài

【别名】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赤膊麦(《医林纂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光滑无毛。叶鞘无毛,有时基生叶的叶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仪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6~1B毫米,上面粗糙,下面较平滑。穗状花序,长4~10厘米,分为若干节,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长约2厘米,通常无柄,每小穗有花1朵,内外颖均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微被短柔毛,先瑞延长成短芒,长仅8~14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光滑,具5条纵脉,中脉延长成长芒,极粗糙,长8~13厘米,外稃与内稃等长;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为2枚。颖果与内外稃愈合,罕有分离者,颖果背有沟。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

甘咸,凉。

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性平,凉。

【归经】《要药分剂》: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和胃,宽肠,利水。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

①《别录》: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②《唐本草》: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③《崔禹锡食经》:主水痮。

④《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⑤《纲目》: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经集注》:蜜为之使。

【附方】

①治卒小便淋涩痛:大麦三两,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合,相和。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②治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孙思邈

③治蠼螋尿疮:大麦研末调敷,日三上。(《伤寒类要》)

④治汤火灼伤:大麦炒黑,研末,油调搽之。(《纲目》)大麦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

【摘录】《*辞典》

本页关键字:大麦  和胃  宽肠  利水  汤火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大马蹄蕨        下一篇:大金牛草

>> 返回中药词典D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