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
【备注】本植物的块茎(禹白附)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辞典》
禹白附--《辞典》
【出处】《中药志》
【拼音名】 Yǔ Bái Fù
【别名】牛奶白附(《中药志》),鸡心白附(《中药材品种论述》)。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秋季采挖块茎,除去残茎、须根,撞去或用竹刀削去粗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独角莲"条。
【生境分布】主产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甘肃、山西等地亦产。以河南产量最大,品质亦佳。
【性状】
干燥块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4厘米,直径约1~2厘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小麻点状的根痕。顶端显茎痕或芽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无臭,味淡,嚼之麻辣刺舌。以个大、肥壮、去皮、色白粉性大者为佳。
四川所产的禹白附,多不去皮,斜切成片,用姜汁浸蒸后,晒干。药材呈卵圆形片状,厚约0.3~0.7厘米,表面棕色、粗糙皱缩,密生薄膜状鳞叶,顶端尤多,包有粉红色顶芽,剥落鳞叶后可见节。切面白色。
商品白附子,有禹白附和关白附两种,两者的功效有异,当分别使用。参见"关白附"条。
【化学成份】含粘液质、草酸钙、蔗糖、皂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肌醇。尚有生物碱反应。
【炮制】生禹白附:拣净杂质,洗净,晒干。制禹白附:取生禹白附分开大小个,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泡制数日后,如起粘沫,换水时加白矾少许,泡一日后再行换水,泡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取出,与鲜姜片及白矾粉层层均匀铺入容器内,加水少许,腌约3~4星期,倒入锅内煮透,取出,拣去姜片,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干燥。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大温,味辛甘,有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胃、肝二经。"
【功能主治】
祛风痰,定惊,止痛。治中风失音,心痛血痹,偏正头痛,喉痹肿痛,瘰疬,破伤风。
①《中国药植志》:"治淋巴结结核。"
②《江西民间草药》:"治毒蛇咬伤。"
③《四川中药志》;"镇痉止痛,祛风痰,治面部病,中风失音,心痛血痹,偏正头痛,喉痹肿痛,破伤风。"
④江西《中草药学》:"镇痛,解毒,通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浸酒。外用: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生者内服宜慎。
【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破伤风:生禹白附十二两,防风一两,白芷一两,生南星一两,天麻一两,羌活一两。以上六味,共研细粉,过筛,混合均匀。外用调敷患处,内用三分至五分。孕妇忌内服。(《中国药典》玉真散)
②治毒蛇咬伤:㈠独角莲根二两,雄黄一两。共研细末,用水或烧酒调涂伤处。(《江西民间草药》)㈡独角莲根、生南星等分。研末,水酒调涂。㈢黄独一两,独角莲根五钱,杜衡五钱,粉防己一两,青木香一两,八角莲一两,万年青一两。白酒三斤浸泡一周。每次服五钱,一日四至六次。对银环蛇咬伤(神经毒),出现神志昏迷患者尤效。
③治瘰疬:禹白附捣烂,外敷。
④治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齿痛:独角莲根、细辛、白正、藁本研末蜜丸。(②之㈡方以下出扛西《中草药学》)
【摘录】《辞典》
白附子--《中华本草》
【拼音名】 Bái Fù Zǐ
【英文名】 giant typhonium rhizome
【别名】禹白附、牛奶白附、野半夏、野慈菇、鸡心白附、麻芋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nhonium giganteum Engl.
采收和储藏:带根块茎作种的栽种当年可收获,不带根的要多种1年。冬季倒苗后,挖起块茎,小的作种,大的加工
本页关键字:白附子 禹白附子 独角莲 独脚莲 牛奶白附 鸡心白附 疔毒豆 麻芋子 雷振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7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7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丁甘仁:倡寒温经时统一 创近代中医教育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