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医德仁心 --> 中医人应“兼收并蓄”

中医人应“兼收并蓄”

电视剧《老中医》中的很多故事情节,对于中医人而言都是有学习、借鉴价值的。

电视剧《老中医》中的很多故事情节,对于中医人而言都是有学习、借鉴价值的。

中医不应有门户之见

剧中翁泉海在听说赵闵堂给胎死腹中的患者服药起到了作用后,主动向赵闵堂学习用药方法,这在旧社会门户规矩严格的时代很难能可贵。虽然最终赵闵堂治疗失败,但是翁泉海却从赵闵堂的失败里吸取了教训,最终获得了成功。而翁泉海在给居民讲学中医知识的时候,听闻赵闵堂也在讲学,主动邀请赵闵堂来讲学,为的是让患者受益。因为他认为赵闵堂擅长的技术是自己不具备的,不能因为自己有了名气就排斥他的特长,而是应该互相合作发扬中医,为患者造福。这是摈弃了门户之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是一名真中医应有的胸怀。

反观当今时代,一些中医学术门派仍然是规矩森严,一旦入到自己门下,就不准发表与本门派无关的言论。在一些中医学术流派的微信群或者QQ群里看到,一旦有人发表与该门派无关的医学知识,就要受到惩罚,轻则禁言,重则踢出群。再好的学术流派都不是完美的,如果一家学术可以一统天下,也就不会存在多种学术流派了。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能够学习其他学术流派的知识可以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全面。好中医不应该只重自己而轻视他人。

中医当借鉴西医之长

剧中翁泉海本是一名传统中医,对中医治疗任何疾病都是信心满满。但是在一次和西医治疗伤寒的擂台赛中,虽然最终中医取得了胜利,但他却从这次经历里认识了西医的长处,并认可了西医在一些方面确实有优势,进而认为中医人士不应该对西医存在偏见,在治疗疾病时候可以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所长,一切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

如果在现代,一个中医说出这种言论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旧社会,在以中医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年代能够有这种观点是很了不起的。实际上,即使是在当今年代,笔者仍然看到一些纯中医眼里容不下西医,认为没有中医治不好的病,或者觉得中医治不好的病,西医肯定也治不好。但是医学知识的传播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医学发展到现在,在我国中医和西医并存将是一个长期的局面。而且善于学习者,更应该是能中会西、中西医结合的优秀医学人才。

如今的中医,如果眼里容不下西医,且不说对人民健康不利,实际上也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表现。有的中医甚至固执地认为现代检查仪器设备都是西医那一套,中医不需要学习,中医就靠三根手指就能诊断疾病。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站不住脚的。那些检验仪器设备只是一个手段而已,西医从来没认为就是自己的东西,中医为什么却非要认为是西医的呢?中医也完全可以拿来诊断和用于治疗后的复查,比如一个胃溃疡患者,经胃镜确诊后,采用中医治疗,症状消失,也可以再用胃镜证实溃疡已经痊愈;再比如输尿管结石患者,经B超确诊后,采用中医治疗,最后再通过B超确认结石是否排出。这样既能证实中医的疗效也可以增加中医的说服力,让患者更加信赖中医。

要意识到“尺有所短”

剧中翁泉海面对祖传秘方,觉得有欠缺,但是限于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找出问题所在,敢于将秘方和盘托出,让赵闵堂指出问题。这种做法尤其难能可贵,在很多人将祖传秘方视为至宝,不会轻易示人的时候,翁泉海却为了中医更加完善,造福患者,主动让外人来探讨祖传秘方。这种能够正视自己缺点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在他的老父亲病重的时候,自知脑部疾病非自己所长,又主动邀请擅长该疾病的赵闵堂医生来诊疗,这种做法对中医人也具有教育意义。由于门派之见,不少人都只是觉得自己所学的是“正宗”“最好”的中医,不肯承认自己所学有欠缺,也不愿承认别的门派或者他人的能力比自己强,长期处于故步自封的状态,长期以往,既不利于自己的提高,也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更不利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所以一名好中医就应该正视自己的短处,客观对待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欠缺这个事实。

总之,一个好中医只有兼收并蓄,才能不断提高并完善自己,才能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发展。

本页关键字:兼收并蓄  老中医  中医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黄志刚:耕耘在蒙医药沃土的老黄牛        下一篇:傅青主:一代侠医 学究天人

>> 返回医德仁心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