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泉应用半夏泻心汤治验举隅
王烈泉主任医师是广东省揭阳市名中医,从医40多年来,应用《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很有心得。现举四则验案如下。
浅表性胃炎
陈某,男,49岁,2005年8月23日首诊。诉胃脘部经常胀满、疼痛已五年,间断服用中西药,症状未见减轻。现胃脘饱胀疼痛,食后更甚,常呃逆,有时呕吐痰沫,肠鸣,大便干结,纳差,体怠消瘦,口苦微干,舌边有齿印,舌尖边有瘀斑,苔黄厚腻,脉弦。行胃镜检查。
诊断:浅表性胃炎。
方药:黄连8g,黄芩10g,法夏10g,陈皮8g,干姜8g,党参10g,大枣15g,炙甘草10g,厚朴8g,山药15g,大黄10g,丹参10g,茯苓10g,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和,分2次温服,给药7剂。
二诊:胃脘胀痛减轻,呃逆呕吐消失,大便通,日1次,质软,口不苦,苔淡黄。已效,去大黄,他药依旧,再服7剂。
三诊:胃脘胀痛、呃逆消失,胃纳增,肠鸣消失,舌上瘀斑已去,全身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上方黄连、黄芩减至6g,加黄芪20g,白术10g,服7剂。
四诊:病愈。上方去黄连、黄芩、法夏,加白芍12g,当归10g,服10剂,半月后电话报告身体康复。
按:本例为脾虚不能健运,痰热互结,致胃脘胀满疼痛、呃逆、肠鸣、纳差、便结、消瘦、体倦。证为虚实夹杂,治应攻补兼施。首诊、二诊,用半夏泻心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用黄连、黄芩、大黄清热解毒燥湿为主药,配合四君子汤、半夏、陈皮、厚朴、茯苓,方中姜枣健脾燥湿和胃,舌尖瘀斑,呈现久病多瘀,故加丹参活血化瘀。热去瘀化,以益气健脾为主,治本善后。
萎缩性胃炎
黄某,男,76岁,2002年6月5日首诊。诉三年来胃脘经常饱胀疼痛,两胁胀痛、常呃逆、胃纳差、身体逐渐消瘦,于2002年5月20日到汕头大学附属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现胃脘及两胁常胀满疼痛,呃逆、胃纳差、痰多便结、多梦易醒、体倦乏力、头晕、口苦口干、舌边有齿印,舌尖边有瘀点,舌苔黄腻,脉弦结。
诊断:萎缩性胃炎。
方药:黄连、黄芩、大黄各8g,法夏10g,茯苓10g,干姜8g,党参15g,大枣15g,茯神10g,白术10g,天麻10g,代赭石20g,柴胡15g,白芍12g,香橼10g,陈皮10g,丹参10g,莪术10g,山药15g。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和,分2次温服,给药7剂。
二诊:胃脘、两胁胀满疼痛减轻,口苦口干基本消失,胃纳稍增。已效,去大黄,它药依旧。给药7剂。
三诊:胃脘、两肋胀满疼痛明显减轻。上方黄连、黄芩、法夏减少5g,加黄芪15g,当归8g,去代赭石、莪术。给药7剂。
四诊:症状基本消失。上方去天麻,给药7剂。十天后电话报告身体恢复正常。
按:本例为肝胃气机失调,脾失健运,痰热互结,以致胃脘、两肋胀痛,纳差、体倦、头晕、失眠。仍以黄连、黄芩、大黄清热解毒燥湿为先,配疏肝理气健脾,方用半夏泻心汤合柴芩四君子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胃不和则卧不安”,调理脾胃功能正常,则能安睡。
胃溃疡
王某,男,71岁,2019年4月6日首诊。诉近3个月来胃脘常胀满闷痛,呃逆、泛酸、胃纳差,大便不爽热痛,于3月21日进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现胃脘胀满,有轻度压痛,时有呃逆、泛酸,食甜品、豆类食品呃逆泛酸更甚,胃纳差,进食后胃脘饱胀更明显,体倦乏力,大便不爽,质溏,排时下腹有热痛急迫感,面部红赤,舌红,舌尖边有瘀点,苔黄厚腻,口苦口臭,脉细数。
诊断:胃溃疡。
方药:黄连10g,黄芩10g,白花蛇舌草15g,牡丹皮10g,丹参10g,赤、白芍各10g,干姜5g,党参10g,白术10g,大枣15g,炙甘草15g,木香8g,法夏8g,代赭石20g,陈皮10g,山药15g。给药7剂。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和,分2次温服。
二诊:胃脘胀满疼痛减轻,呃逆泛酸、大便热痛不爽明显减轻,胃纳稍增,面色红、舌红消退,口苦口臭消失,苔薄黄。效不更方,再给药7剂。
三诊:胃脘饱胀闷痛明显减轻,无呃逆泛酸,胃纳增,大便正常,舌苔正常,脉缓。上方去黄芩,黄连减至5g,加黄芪20g,茯苓10g,当归10g。给药7剂。
四诊:诸症基本消失,胃纳基本正常,舌上瘀点消退,轻度体倦乏力。上方去黄连、白花蛇舌草、牡丹皮、赤芍,加肉桂6g。给药10剂。
半月后电话报告身体康复。
按:本例为胃有热毒痰瘀,蕴积日久,演变为溃疡。首诊用半夏泻心汤加白花蛇舌草、生地黄、赤芍、丹参,以增强清热凉血、解毒功能。热毒逐渐消退,黄连、黄芩、白花蛇舌草逐渐减量至去之,瘀证已去,活血化瘀药也随删去,后期以参、芪、苓、术为主善后。
慢性结肠炎
陈某,男,65岁。2016年9月20日首诊。诉反复泄泻近一年,经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半月前到某医院进行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现每天大便3~6次,多为黏液,时夹清红血,便前左下腹常有疼痛,便末里急后重。腹部常饱胀、有时呕吐痰沫,胃纳差、头晕、体倦乏力,近一年消瘦10斤,面色白光白,口微苦、微干、舌红、舌边有齿印、舌尖有瘀斑,脉细略数。
诊断:慢性结肠炎。
方药:①:黄连10g,黄芩8g,白花蛇舌草15g,马齿苋15g,干姜6g,大枣15g,炙甘草10g,党参15g,白术10g,山药15g,木香10g,赤芍10g,田七10g,法夏8g,槐花10g,山楂15g。给药7剂。每天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和,分2次温服。
②固肠止泻丸(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生产)每天服3次,饭前每次5g。
二诊:大便每天减至4次,仍多为黏液,已无鲜红血,腹胀痛、呃逆、呕痰、里急后重均减轻,口苦口干消失。效不更方,给药7剂,仍配服固肠止泻丸。
三诊:大便每天3次,质软,仍有少许黏液,腹胀满疼痛、呃逆、里急后重消失,胃纳增加,仍体倦乏力、头晕、舌红、苔黄、瘀点消失,脉缓。处方,黄连5g,白花蛇舌草,马齿苋各10g,木香8g,生姜10g,大枣15g,山药15g,山楂10g,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0g,白芍12g,茯苓12g。给药7剂。
四诊:面色红润,舌边齿印消失,大便每天2次,条状,胃纳恢复正常,头晕、体倦乏力明显减轻,体重增加,全身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上方去黄连、白花蛇舌草、马齿苋,再服10剂。半月后五诊,告知一切正常,再给上方10剂,巩固疗效。
按:本例为湿热积滞于结肠引起泄泻,泄泻日久肠黏膜损伤而便中带血,治应先清热解毒燥湿、凉肠止血,因此首诊、二诊用半夏黄连泻心汤加白花蛇舌草、马齿苋、槐花、赤芍、田七,以清热凉肠、凉血、止血为主,结合调理气机、平补脾胃,行攻补兼施之法。湿热邪毒消退后,以调补气血治本为主。
以上四则验案都是胃肠道慢性疾病,病机为气机失调、运化失常,是虚实夹杂之证。半夏泻心汤中黄连、黄芩清热解毒燥湿以袪邪;病久致虚,配用姜、枣、参、术,行攻补兼施之法,证方一致,因而疗效显著。病久有瘀,四例病案均可见瘀证,结合活血药可提高疗效。以上四例均是常见病,多发病,邪毒清退之后,应以治本为主,调补一段时间巩固疗效,以免复发。
本页关键字:半夏泻心汤 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慢性结肠炎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辛夷:专功宣通鼻窍 下一篇:五藤饮加味治腰椎间盘突出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八月顺时养生:早卧早起 神志安宁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处暑养生
- 少年腰椎间盘突出 应引起家长重视
- 痤疮试试姜汤洗脸
- 耳朵痒不只是耳屎多
- 接触电子产品儿童易近视 积极防治有5个要点
- 戌时按摩心包经,促进心脏健康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