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电子产品儿童易近视 积极防治有5个要点
过早且过多的接触电子产品、饮食不均衡、喜食甜食等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戴近视眼镜,给孩子们生活、学习带来不便。如果孩子有看东西时经常眯眼、频繁眨眼、经常揉眼睛、喜欢歪着头看物体、经常皱眉、看东西时眼睛贴的很近等情况,要及时带孩子检查视力,积极防治。记住以下五点,可以调节视力,保护孩子眼睛。
护眼食品要多吃
钙的缺乏是造成视力发育不良乃至形成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眼球如果缺少钙,可使发育异常而形成近视。含钙饮食有牛奶、豆制品、鱼虾、动物骨等,还要注意搭配动物肝脏、蛋黄、绿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以增加钙的吸收与利用。此外,以下4种食物也可防近视: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鸡肝、蛋黄、牛奶、羊奶等;含核黄素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类、扁豆等;含铬的食物如糙米、玉米、红糖等,此外瘦肉、鱼、蛋类及萝卜、豆角中也有一定含量;含维生素C、B的食物如鲜枣、柑橘、西红柿、马铃薯、肉类、动物肝、肾和乳类。
学习姿势要端正
诱发近视或者假性近视的因素多半与坐姿不正确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姿势的调整。看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头要摆正,背要挺直。做好“三个一”:身体距离书桌一拳,食指距离笔尖一寸,眼睛距离书桌一尺。除培养孩子正确的写字读书姿势外,还要注意看书、看电视和电脑的距离和时长。在家看电视时要注意电视机高度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距离不应小于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倍,连续看电视1~1.5小时后要休息等。同时假性近视患者还要注意不要在躺着、坐车或者走路的时候看书。
同时,为了减轻眼睛的工作负担,减少对眼睛的刺激,应在光线明亮、柔和的地方看书学习,同时还要注意保证安静,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少接触电子产品
不宜长时间看电视,不能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玩的电子游戏,显示屏、字、图案均很小,光线也暗。许多孩子玩上瘾后根本就忘记了时间的存在,长时间用眼非常有害。3岁以下幼儿,应禁止接触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图书和亲子游戏是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学习工具;3~6岁的孩子可以看电视,但要以儿童节目为主,每天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7岁以上孩子可以接触电脑或其他电子产品,但父母一定要规定其使用时间。
眼睛累了要休息
家长要督促孩子每次学习以及写字1~2小时时间之后,放下书本适量的休息一会,尤其是要注意眼睛的休息。眼睛的休息除了闭目休养之外,还可以通过眺望远方的方法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远眺还能够让睫状肌调节松弛。学习之余,不要让眼睛再受累,要少看多动,少看电视、手机、电脑,多做运动多参加户外活动,活动身体的同时,眼睛会有更多的远眺时间和机会,可以放松眼部肌肉、神经,保护视力。另外,还要孩子生活有规律,有充足的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推拿按摩保护视力
中医认为肝主目,眼晴的问题与五脏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肝气条达,经络通畅,眼睛的调节肌群不易疲劳,视力易恢复正常。小儿推拿按摩能促进眼睛局部的气血更加通畅,促进眼部的新陈代谢,还能弥补遗传不足,优化五脏六腑的整体功能,使肝胆之气更加充足、通畅、有序,保证眼晴的气血、营养、精微物质的供给,促进眼晴视力恢复。推拿穴位主要选择睛明、鱼腰、翳风等20多个穴位,配合明目中药膏按摩可增强效果。还可以循经按压患者肝经、肾经、敲胆经、开膀胱经,可以聪耳明目。
平时要注意眼睛的锻炼,直接的锻炼就是眼保健操,它是根据中医学的推拿、按摩、针灸穴位,结合医疗体育编成的,是保护视力的科学方法。父母和老师要学会眼保健操的基本知识,具体指导和督促孩子做好眼保健操,并持之以恒。
本页关键字:电子产品 近视 护眼食品 学习姿势 推拿按摩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做好窝沟封闭 守护孩子牙健康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八月顺时养生:早卧早起 神志安宁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处暑养生
- 成人与小儿按摩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 闲话古医籍中的煎药用水
- 秋天润燥,“菜百合”不能替代药用百合
- 七夕节热销的玫瑰也是一味良药
- 出汗后要避风、避热、避寒湿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