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开苦降、和中消痞治愈痞证一例
半夏泻心汤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54条。同时《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17条亦有“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的记载。半夏泻心汤方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七味药物组成,是一首和中消痞,降逆止呕之剂。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对胃肠相关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为临床常用方剂。若伤寒经发汗、或吐或下后,损伤胃气,而致痰饮停聚。证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治以和胃化痰,镇逆化浊之旋覆代赭汤。《伤寒论》第166条云:“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代赭汤方由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炙甘草、半夏、大枣7味药物组成。方中旋覆花消痰理气,软坚散结;代赭石质重,善降气逆,有开胸、消痰、止呕吐之功效。旋、代相伍,既能降逆止噫,更可消痰化饮理气。姜、夏合用,祛痰散饮,降逆止呕。更佐人参、炙甘草、大枣补脾益气,以健中宫。中气健运,痰消痞除,噫自止,诸症自除。
临床医案
朴某,男,78岁,2019年9月23日初诊。诉胃脘部痞满,按之濡、不痛,时腹胀、嗳气,纳呆,灼心、泛酸频频,大便2日1行。上消化道内镜提示:“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曾服西药治疗月余,病情得以缓解,然其症发作反复,故今日来要求服中药治疗。刻诊: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苔黄略腻,舌面有散在红点,脉滑略数。
诊断:(寒热错杂型)痞证。
治法:辛开苦降,和中消痞。
方剂:半夏泻心汤加味。含有半夏10g,黄芩10g,干姜10g,黄连8g,吴茱萸6g,海螵蛸30g,煅瓦楞子30g,藿香15g,防风15g,厚朴20g,炒麦芽35g,旋覆花15g,代赭石20g,炙甘草10g,大枣9枚。5剂,每剂水煎,早晚服。嘱其忌生冷黏腻辛辣之品。
5日后二诊:痞满、腹胀、嗳气大减。舌苔转薄黄,舌面散在红点消失,脉弦。药予半夏10g,黄芩10g,苏梗15g,黄连8g,藿香15g,防风15g,枳实15g,厚朴20g,炒麦芽35g,旋覆花15g,代赭石20g,干姜8g,炙甘草10g,大枣9枚。5剂,每剂水煎早晚服。医嘱同上。药尽5剂,诸症消失,顽疾告愈。嘱其调以膳食,以善其后。
按:本案因脾胃素弱,复因饮食不节,致使邪热内陷,寒热之邪错杂于中,阻滞气机,而现心下痞,按之濡,腹胀、纳呆、嗳气,泛酸等症。治宜和中降逆消痞,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味。方中姜、夏辛温散寒,降逆止呕;芩、连苦寒泄热;黄连与吴茱萸(左金丸)配伍海螵蛸、瓦楞子,以增泄热制酸之效;藿香、防风芳香化湿,升腾胃气;厚朴、炒麦芽消除胀满,宽中开胃;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炙甘草,大枣补益脾胃,以健中宫。诸药相伍,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痞满得除,胃气得降,升降相因,其症悉平。
本页关键字:辛开苦降 和中消痞 伤寒论 太阳病脉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简便廉验巧治病临床验案2则 下一篇:章次公对药分析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五月顺时养生:关注心脏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满养生
- 政协委员王阶:中医药抗疫让有疑虑患者折服
- 河南确山成为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
- 卢传坚委员:建立银屑病规范化管理治疗模式
- 张其成委员:抢修“太医院”,建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 湖南郴州市政协调研郴州市中医医院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