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正华治疗眩晕经验
眩晕系指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
颜正华认为,眩晕虽病在清窍,但与肝、肾、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三者中又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五行属木,木性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在经属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内居相火,一经诱发则易于升腾;肝体阴而用阳,全赖阴血涵润,而阴血易耗,故肝风易动。若肝失疏泄,则升降失度,出入无节,病及清窍,则致眩晕发作。若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横克脾土,则脾健运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不能上养清窍而为眩晕。同时也可产生“痰饮”等病理产物,停留于清窍而致眩晕。此外,肝肾同源,若患者年老体衰,先天之本渐衰,日久而致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作眩晕。
病因病机
颜正华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精神因素 因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肝火上升则发为眩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善怒等症,或肝火内扰,耗损肝肾之阴,以致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亢阳上扰头目,而发眩晕、头痛、心烦、失眠等症。
饮食不节 由于过食肥甘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而致痰湿内生,痰浊中阻,土壅木郁,肝失调达,清阳不升,而眩晕、头重、胸脘痞闷。如湿痰化热生风,则眩晕头重或胀痛、心烦、惊悸、失眠。
内伤虚损 劳伤过度,或老年肾亏,肾阴不足,肝失所养,内风易动,症见眩晕头痛,时作时止,五心烦热。如阴损及阳,肾阳亏损,除见眩晕头痛外,更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亦有阴阳两虚者,症见肝阳上扰,同时又见肾阴、肾阳两虚之证。
冲任失调 冲脉为血海,任脉主一身之阴,冲任二脉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冲任失调也能引起肝肾阴亏、肝阳上亢,甚至肾阳亦衰成为阴阳两虚之证。
上述种种因素都能引起眩晕。其根本原因,无非是肝肾阴阳失调,肾阴亏损,肝阳偏亢,上扰清窍,形成下虚上实、本虚标实之证。如果肝阳暴亢,阳亢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扰动心神,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而发生中风晕厥,肝风入络,可见四肢麻木、口眼歪斜。
颜正华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虽多变,但总以虚实为纲,虚为病之本,实为病之标。然虚有气、血、阴、阳之分,实有风、火、瘀、痰之别。它们可以独见,亦可并见。临床所见往往是虚实错杂,互为因果,彼此影响,甚至相互转化。故在临床中应详加辨析,抓住病理机制的关键所在。病程久者多偏于虚,虚者以精气虚居多,精虚者,宜填精生髓,滋补肾阴;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血,调补肝肾。病程短者多偏于实,实证以痰火为常见,痰湿中阻者,宜燥湿化痰;肝火偏盛者,当清肝泻火;肝阳上亢,化火生风者,宜清镇潜降。本病的发生以阴虚阳亢者居多,治疗当以清火滋阴潜阳。若遇虚实夹杂,或由因虚致实,或由邪实致虚,当扶正以祛邪,或祛邪以安正,临床应权衡标本缓急轻重,酌情论治。
辨证论治
临床中,颜正华多从以下七个方面辨证论治眩晕一病。
肝火亢盛型 肝火亢盛型的主症为眩晕耳鸣,头部两侧胀痛如裂,颞部青筋暴露,面红,目赤,口干,口苦,烦躁善怒,便难或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紧或弦数。常用方剂:①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甘草。泻肝经实火,去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加菊花、钩藤、槐花、夏枯草平肝清火;如大便秘结,可加大黄泻火通便;头痛眩晕甚,加羚羊角、生石决明、珍珠母清肝火,平肝阳;口舌干燥,加石斛、玄参养阴泻热。②当归龙荟丸加减。常用药物:当归、黄柏、龙胆草、栀子、黄连、大黄、青黛、芦荟、麝香、木香。
肝阳上亢型 肝阳上亢型的主症为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色潮红,烦躁易怒,惊悸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弦。常用方剂:①镇肝息风汤加减。常用药物: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玄参、天冬、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如痰多,加竹沥、胆南星、川贝母;尺脉弱,加熟地、山茱萸;头痛剧烈、眼胀痛者,加菊花、钩藤、夏枯草,以泄肝火。②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物:天麻、钩藤、生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桑寄生、茯苓、首乌藤、益母草。肝阳上亢者酌加白芍、珍珠母,以增强平肝潜阳之力;阴虚者加生地、女贞子。
颜正华治疗眩晕证属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者,自创处方:潜降汤,收效甚佳。药物组成:熟地黄15g,白芍12g,生石决明(打碎,先煎)30g,生牡蛎(打碎,先煎)30g,茯苓10~20g,丹参12~15g,益母草15g,怀牛膝12 ~15g,首乌藤30g,白菊花10g。方中熟地甘而微温,善滋阴养血固本,治阴血亏虚之证;白芍苦酸微寒,善养血敛阴,平肝柔肝,治肝阳上扰清窍而致的眩晕头痛,两药共为君药,滋补阴血,平抑肝阳。石决明质重咸寒,善清肝火,养肝阴,潜肝阳;生牡蛎质重而咸涩微寒,善益阴潜阳,又能镇心安神,两药共为臣药,既助主药补阴潜阳,又能镇心安神。茯苓甘平,宁心安神健脾;丹参微寒,清心除烦活血;牛膝补肝肾而引火、引血下行;益母草微寒,清热利水,活血化瘀,四药共为佐药,既助君、臣药潜肝阳、补肝肾、定神志,又引火、引血下行。白菊花微寒,能平抑肝阳,清利头目;首乌藤性平,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二药共为使药,一则平抑肝阳养,心安神,二则引药入心肝二经。诸药合用,滋阴平肝,潜阳安神效宏。
临证凡遇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等症,特别是中老年患者,颜正华每每投用潜降汤,并随证加减。如兼食欲不振者,去熟地黄,加制何首乌;兼耳鸣者,加磁石;兼腰痛者,加杜仲、桑寄生;兼盗汗者,加五味子、浮小麦;兼大便黏滞不爽者,加决明子、黑芝麻;偏于阴虚火旺,兼心烦、口干者,去熟地黄,加生地黄、麦冬;肝火偏旺,兼急躁易怒、目赤者,加龙胆草、夏枯草;头痛较重者,加刺蒺藜、蔓荆子;眩晕较重者,加天麻、钩藤;失眠较重者,加炒枣仁、龙齿。
颜正华认为,病位在肝肾的眩晕治疗虽重点在平肝潜阳,但同时应注意以下六点:①肝为刚脏,内寄相火,平肝之中兼可清肝,清肝必用寒凉之品,此时谨防戕伤胃气;②肝以阴为体,以阳为用,补肝阴可平肝阳;③乙癸同源,滋补肾阴亦可平抑肝阳,但补肾阴切忌呆补、蛮补,而要滋而不腻,补而不滞;④因怀牛膝、益母草既可助君、臣药补肝肾、定神志,又可引火、引血下行,直折亢阳,此乃平肝息风定眩又一蹊径;⑤运用金石之药(如石决明、生牡蛎)平肝潜阳实属必要,但不能久用,否则易伤胃气,得不偿失;⑥此类眩晕常因急躁、劳累加重,故颜正华常配合辅助疗法,嘱咐患者调畅情志而疏肝气。
痰浊中阻型 痰浊中阻型的主症为眩晕头重,胸脘胀闷,神倦多寐,泛恶欲吐,食欲不振,苔白腻,脉濡滑。如湿痰化热,可见眩晕头重或胀痛、心烦、惊悸、失眠、舌苔黄腻、脉滑数。常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物:天麻、白术、半夏、橘红、茯苓、甘草、蔓荆子、生姜、大枣。本方的功能为燥湿化痰息风。方中天麻平肝息风,白术健脾,二陈燥湿化痰。如头痛者,加白蒺藜、蔓荆子。
对于眩晕湿痰化热,痰热上扰,眩晕头重、惊悸失眠、口苦尿赤者可选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物: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枳实、竹茹。本方的功能为燥湿化痰清热。方中二陈燥湿化痰,枳实、竹茹行气化痰清热。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清心除烦之力更佳。
肾阴不足型 肾阴不足型的主症为头痛眩晕,时作时止,耳鸣耳聋,口渴咽干,五心烦热,腰酸腿软,盗汗遗精,大便难,舌红少津,脉细数或弦细数。常用方剂:①杞菊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本方的功能为滋补肝肾。眩晕重者,加白蒺藜、钩藤、天麻、石决明;心悸失眠者,加珍珠母、生龙牡;大便干者,加黑芝麻;虚风内动,四肢麻木者,加桑枝、桑寄生、豨莶草、红花、鸡血藤。②左归丸加减。常用药物: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本方滋补肝肾,补而不泻,滋补之力较六味地黄丸大,宜于眩晕、肝肾阴虚症状较重者。
肾阳不足型 肾阳不足型的主症为头晕目眩,面白肢冷,畏寒便溏,尿频量多,脉沉迟弱,舌质淡,苔白润。常用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物: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等。本方的功能为补肾助阳。
阴阳两虚型 阴阳两虚型的主症为更年期高血压,头痛眩晕,面红心烦,肢冷畏寒,失眠多梦,口干心烦,腰腿酸软,夜尿增多,脉弦细,舌淡或嫩红,苔白。常用方剂:二仙汤加减。常用药物: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本方补阴阳,调冲脉。
脾气虚弱型 脾气虚弱型的主症为头晕目眩,遇劳则发,面色少华,肢倦乏力,心悸,少寐,神疲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益气血,健运脾胃。常用方剂:归脾汤加减。常用药物:党参、炙黄芪、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龙眼肉、当归、炒枣仁、远志、陈皮、枳壳、砂仁、大枣、生姜、生麦芽、生谷芽。
若头重如蒙,胸脘痞闷,泛泛欲呕,肢体倦怠,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治以祛痰燥湿,升清降浊。常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物:清半夏、生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炒枳壳。若病程久,侵及经络,损伤气血,而致痰瘀互结,酌加川芎、红花等活血通络之品。
医案举隅
王某,女,34岁。初诊:2010年2月27日。
主诉:头晕半年,加重2周。
现病史:头晕半年,近2周加重。现乏力伴心慌,腰酸,夜寐多梦,纳可,二便调。末次月经:1月23日,周期正常,量偏少。舌红苔薄少,脉沉细。曾于2009年9月行人工流产术。
辨证:心脾两虚。
治法:补气养血,宁心安神。
处方:生黄芪15g,茯苓神各10g,生白术10g,当归6g,生白芍10g,炒枣仁20g,珍珠母(先煎)30g,夏枯草15g,首乌藤30g,桑寄生30g,白菊花10g,钩藤15g。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6日二诊:患者诉服上方头晕、腰酸、心慌减轻。现气短乏力,寐多梦,舌脉如前。
处方:生黄芪20g,茯苓神各10g,生白术10g,当归6g,生白芍10g,炒枣仁20g,珍珠母(先煎)30g,夏枯草15g,首乌藤 30g,桑寄生30g,白菊花10g,钩藤15g,党参15g,远志6g,生龙牡(先煎)各30g,五味子6g,龙眼肉10g。14剂,水煎服。
按语 本案患者头晕气短、乏力、心慌、腰酸、夜寐多梦、脉沉细,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治当补气养血,宁心安神。方中生黄芪、茯苓、生白术补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当归、生白芍养血,共收补养气血之效;炒枣仁、首乌藤、茯神、珍珠母养心镇心安神;桑寄生、夏枯草、白菊花、钩藤补肝肾、强腰膝、平肝清热,针对头晕而设。二诊头晕、腰酸、心慌减轻,仍气短乏力,寐多梦。故在前方的基础上加党参以增强补气健脾之力;加远志、生龙牡、五味子以增强宁心安神之功;加龙眼肉以增强补养气血、安神之效。诸药合用,证症相参,服药20余剂,诸症皆消。
本页关键字:颜正华 眩晕 痰浊中阻 肾阴不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金匮要略》“弦则为减”新解 下一篇:温肾促排卵汤温补肾阳,调达肝脾,调经助孕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寒养生
- 又到一年喝粥时,腊八粥食材大盘点
- 中医讲“怒伤肝”,如何调养情绪来养肝?
- 多发性骨髓瘤的辅助检查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