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化痰止眩汤主治湿阻气滞,痰热内扰证

化痰止眩汤主治湿阻气滞,痰热内扰证

化痰止眩汤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宣通气机;主治湿阻气滞,痰热内扰证。

组成: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黄连6克,竹茹12克,枳壳10克, 白术15克,泽泻30克,炙僵蚕10克,蝉衣6克,姜黄10克,酒军6克。

功效: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宣通气机。

主治:湿阻气滞,痰热内扰证。证见眩晕,大便欠畅或便干秘结,时有心悸,恶心欲吐,或伴有心烦失眠,头痛头胀,口干口苦,苔腻微黄。

用法:每服中药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每付煎煮2次,取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于饭后30~60分钟左右温服,每天1服,7天为1个疗程。

方解:眩晕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气血精液不足,髓海失养。实者多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失宁。其中,尤以痰湿中阻而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者居多。《丹溪心法·头眩》谓:“无痰不作眩。”各因并不孤立,从现象上,多系痰火,从本质多系气血虚。气虚日久,易生痰湿,血虚生热,热郁化火,互为因果。

本方由黄连温胆汤、泽泻汤、升降散三方化裁而成。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湿聚成痰而生眩晕,方用温胆汤(半夏、茯苓、陈皮、竹茹、枳壳)理气化痰,除烦止呕,辛以通阳。加黄连清热燥湿,苦以降逆。从脾胃论治,以杜生痰之源。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降浊。《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治以清阳不升,浊阴上犯之头晕目眩。白术、泽泻为成肇仁常用对药之一,常用于痰饮上犯,多种因素引起的脑水肿等疾病。点睛之处,成肇仁遵杨栗山升清降浊之说,取僵蚕,蝉蜕以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以降阴中之浊阴。正所谓,治痰须治气,气顺痰自消。此处,大黄应以酒炒为妙。《丹溪心法》言:“眩运不可当者,以大黄酒炒为末,茶汤调下即止……急则治其标也。”取其泻火止眩之意。诸药相合,补虚泻实,燮理阴阳,共奏清热燥湿化痰,培土镇水,升清降浊之功。

加减运用:若大便干结者,轻者可酌加虎杖莱菔子;重者可酌加瓜蒌仁,倍酒军;若伴有头痛头胀者,酌加天麻钩藤以熄风止痛;若伴有肢麻震颤,可与四物汤化裁,酌加丹参鸡血藤活血祛风;若伴有项部拘急不舒,可酌加葛根通经活络;若伴有腰膝酸软,耳鸣重听者,可与二至丸化裁,酌加郁金石菖蒲;若伴有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者,可与磁朱丸,孔圣枕中丹化裁,酌加酸枣仁夜交藤交通心肾;若伴胸胁作胀者,可与四逆散化裁疏肝理脾。

本页关键字:化痰止眩汤  理气化痰  清热燥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半夏:祛痰降逆平咳喘 外治疮肿内安眠        下一篇:从虚瘀浊毒论“呆病”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