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青藤香用量适当 也可趋利避害

青藤香用量适当 也可趋利避害

青藤香治疗多种疾病,主要取决于其行气化滞之功能,对胃炎、胆囊炎、胰腺炎、肠炎、痢疾、妇科炎症均有良好疗效,青藤香消肿解毒的作用也应予重视。

青藤香

青藤香又名青木香,气味芳香,辛苦微温有小毒,无刺激性之异味,能理气止痛,健脾醒胃,解毒消肿,可入血分,《本草正义》早有所言。贵州名医石恩权教授于本品颇有研究,谓此药入心肝胃经,凡气血郁滞之证,视此为良药,运用范围十分广泛。需指出的是,近年来,因本品含马兜铃酸,可造成肾损害,目前临床已被限用,更让部分医者畏若虎狼。然若辨证准确,用量适当,使用时间不过长,似也可达趋利避害之目的。

消化性溃疡:胃脘痛有定时,常泛清水,多为中焦虚寒证,也常兼挟湿郁之热。石氏拟溃疡常用方:青藤香9g,元胡9g,炙黄芪12g,茯苓15g,地榆15g,藿香梗9g,黄连3g,当归9g,肉桂3g。此方适用于一般消化性溃疡,虚寒甚者,加鹿茸数克于方内有卓效;湿热甚者,加蒲公英30g;血瘀甚者,加生蒲黄10g,五灵脂10g。

急性胃炎:疼痛较为剧烈,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为湿热之毒犯胃。石氏拟清热解毒,理气散郁之常用方:青藤香9g,蒲公英18g,炒地榆15g,赤芍9g,败酱草15g,白芍15g,连翘10g,甘草9g。热毒重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湿毒重者,加赤小豆土茯苓黄柏;舌红而干者,胃阴已伤,加石斛芦根

慢性胃炎:疼痛隐然,舌淡脉弱,属脾胃气虚者,宜益气健脾行滞,药用青藤香、太子参、当归、焦术、淮山药、炒白芍、蒲公英。舌红脉细,属脾胃阴虚者,宜滋养脾阴,行气清热,药用青藤香、石斛、白芍、北沙参枸杞天冬、蒲公英、甘草。

胃脘痛:肝胃气滞是其基本病理,寒热虚实是其不同证型,痰浊瘀血湿郁,是其兼挟之病邪,故以行气化滞之青藤香配以相应药物治之,有理想疗效。

冠心病发作时之心胸憋闷、疼痛、胁胀、短气、舌紫、脉涩者:乃胸中气血不畅,气滞血瘀所致。石氏拟活血化瘀方:青藤香9g,元胡索9g,丹参12g,桂枝5g,瓜蒌壳15g,桃仁9g,赤芍9g。气虚加太子参或西洋参、炙甘草。痰重加竹茹胆星石菖蒲、炙远志,或以青藤香加入十味温胆汤中。若挟痰热,更加黄连3g。黄连不唯清热,复可宁心。若心痛短气,心悸,自汗,脉弦细无力而结代,心气不足,营气不调,《千金翼方》五参丸加青藤香。若口干少津而有房颤者,再加炙甘草、石斛通心脉,利心气。

痛经:肝郁气滞,气机不能宣畅是其基本病机。气滞则血瘀,滞于胞宫则痛。青藤香行气活血,是治痛经必用之药。若为功能性痛经,四物汤或逍遥散加青藤香、元胡索各9g,即有明显效果。若月经提前,经来下腹坠痛,血量多而有血块,心烦急躁,渴而喜冷饮,脉弦微数,此肝郁气滞,血分瘀热,多为子宫内膜炎症,用青藤香、益母草、元胡索、黄芪、丹皮、赤芍、生地、败酱草、银花合方,行气化瘀,凉血解毒。若平素下腹及腰胀痛,白带多而浊,经来有血块,苔黄腻,脉弦滑,此为盆腔瘀血证或炎症,为气血不畅,湿热下注,用青藤香、土茯苓、黄连、黄柏、胆草、薏仁、银花、赤芍合方。若经来腹痛,量少色淡,或有吐泻,体质素弱,得温热则腹部稍舒,舌质暗淡,脉沉涩或弱,脾肾不足,寒气滞于下焦,用青藤香、淫羊藿补骨脂、炙黄芪、当归、杜仲、怀山药、熟地、肉桂、菟丝子合方,用药10余剂,体质逐渐恢复,痛经自然缓解。

胆囊炎以及胰腺炎:其基本病机为脾胃不健运,积滞停于中焦,湿热蕴蒸肝胆。拟疏肝利胆,解毒消炎方:青藤香9g,茵陈18g,柴胡12g,郁金15g,金钱草30g,蒲公英15g,赤芍12g。如大便秘,腹胀明显,适当加制大黄。青藤香与制大黄联用,不唯有显著排空胃肠积气与秽物之作用,且通行胆囊、胰腺瘀滞之胆汁与胰液,炎症得以迅速消退。

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青藤香与黄连、白芍、炒地榆、马齿苋等合用,有清肠解毒,止痢止痛之明显效果。

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青藤香研末吞服,积食常随矢气排出而缓解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青藤香  青木香  气味芳香  辛苦微温  小毒  马兜铃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黄疸之六经辨治        下一篇:水蛭:化瘀血而不伤生血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