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引水浆新解
“渴引水浆”见于《伤寒论》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许多医家解释为“渴喜饮水”,笔者认为“渴引水浆”应是“渴而不欲饮水或不多饮”,现分析如下。
渴喜饮水
“渴引水浆”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热,介虫乃耗。惊瘈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瘈;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张仲景撰用《内经》《难经》等书,并平脉辨证,著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渴引水浆”在《内经》中解释为“渴而喜欢饮水”,所以,许多医家在解释茵陈蒿汤证时,视经典著作为准绳,而沿用了《内经》之义。温病大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28条:“阳明温病,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渴欲饮水,腹满,舌燥黄,小便不利,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直接将“渴欲饮水”写入条文之中。高等中医院校《伤寒论》教材也采用此义。
渴而不欲饮水
中医理论认为,口渴不欲饮水常见有三种情况:一是湿热病,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所致,症见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二是温病热入营分,营阴蒸腾,上潮于口,表现为口干反不欲饮或不甚渴饮,伴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红绛,脉细数等。三是瘀血内阻,出现口渴漱水不欲咽,伴见胸胁或少腹硬满刺痛,舌紫晦或有瘀斑,脉沉涩。薛生白《湿热病篇》第1条“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本条被认为是湿热证之提纲。湿热证口渴特点是“口渴不引饮”。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43条三仁汤证“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中焦篇19条“不渴而舌滑者,属湿温”,56条茯苓皮汤证“舌白,渴不多饮”,63条黄芩滑石汤证“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这些条文说明,在湿热病中,口渴特点是“不喜欢饮水或少量饮水”。再看同为黄疸病的栀子柏皮汤证与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是热重于湿,《温病条辨》中焦27条“阳明温病,不甚渴”;茵陈蒿汤证是湿热并重,28条“身无汗,渴欲饮水”。热重于湿都不甚渴,湿热并重怎么就渴欲饮水呢?显然,“渴欲饮水”与湿热证“渴而不欲饮水或不多饮”之临床表现不相符合。吴鞠通未能脱却人云我云之说。从文字角度讲,“引”非“饮”也,本身没有“喝”之义,有“退避”之解,如《赤壁之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引即退避之义,次即驻扎也,两军初次交战,曹军出师不利,退而驻扎在长江以北。“渴引水浆”之“引”即退避之义,渴而回避水浆,回避水浆还不就是不欲饮水吗?退一步讲,即是想喝水也不多饮。哈小博、肖娴在《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9年第8期,“漫谈茵陈蒿汤”一文中讲到,“此时的口渴,大多渴不多饮,与内热津伤的大渴引饮不同。”所以说,“渴引水浆”应当解释为“口渴不喜欢饮水或少量饮水”。不管从文字学角度,还是从湿热病病机角度,这种解释都是比较符合逻辑的。(王金成)
本页关键字:渴引水浆 渴喜饮水 渴而不欲饮水 不多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本草纲目》“发明”项:析误释毒 下一篇:湿疹瘙痒难耐 试试这些外治法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七月顺时养生:劳逸结合 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夏至养生
- 贾治中:清代药性剧是中医药科普创举
- 湿疹瘙痒难耐 试试这些外治法
- 三伏天带你了解“三伏灸”
- 夏季是治疗肺病的最佳时机
- 三伏天带你了解“三伏灸”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