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中药处方剂量临证而异

中药处方剂量临证而异

中药剂量的使用当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因药性而异。临症用药,要精方简药,掌握纯正、平和、清灵的原则。

医者云:“中药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然而,对于中药处方剂量的正确应用则是建立在长期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的。笔者认为,中药剂量的使用当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因药性而异。临症用药,要精方简药,掌握纯正、平和、清灵的原则。药过病所,必伤正气,医者不可不知也。山西王氏妇科以治疗妇人病为特长,妇人以血为本,临证用药不可杂投,须谨慎用药,仔细斟酌。

因病而异

临床处方,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病之急、缓、新、久而有所区别。

新病及急性发病者多邪气盛而正气未衰。此时,要抓住病情的症结所在,重点突破,以求速战速决。处方用药,药味宜少,用量宜大,取其力专而猛。此时选方用药要单纯,要有力量,如果用药不及病所,则易姑息养奸,贻误病情。笔者曾治一怀孕6月的孕妇,患肠道梗阻,腑气不通,虽属妊娠期,但其病危情急,故当机立断,以大承气立方,佐人参一味予之。既急下救危,又固护正气。一剂投下,便下胎安,诸症立解。

久病,慢性病患者,正气渐衰,邪气缠绵不去,病情复杂,症多虚实夹杂,寒热并存。此时用药不可偏寒偏热,不可纯补,亦不可峻下。立方宜药味多,用药要照顾全面,用量宜小,虽力缓味薄,但无太过之虑。久病患者,多脾胃虚弱,饮食尚难消化吸收,宜小剂频服之,才可缓慢取效。笔者曾治一产后腹泻、不欲饮食的虚弱患者,予六君子汤,嘱其频频服之启脾胃、资化源以求疗效。

因人而异

人有男女之别,老少胖瘦之异,体质强弱,先天禀赋之不同,用药剂量也不可一概而论。

临床上对老年人、体质虚弱患者,因其抗病能力弱,且症情较为复杂,处方时药味宜多,剂量宜小,努力做到药力平稳和缓,全面照顾身体多种病证。若剂量过重,则易致邪未去,而正气先伤,而治成坏病。

青壮年及体质强壮者,病多实症,宜用药剂量大、药味少、药力专,其病去也速。笔者对未孕女性痛经、有瘀血块,有明显“不通则痛”症状的患者,选方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常显速效。对于因人用药,《圣济总录》中一段话说:“凡服药多少,要与病人气血相依,盖人之禀受本有强弱,又贵贱苦乐,所养不同,岂可以一概论。况病人有新久之异,尤在临时以意裁之。故诸富贵人骤病,或少壮肌腠致密与受病日浅者,病势虽轻,用药宜多。诸久病之人,气型羸弱,或腠理开疏者,用药宜少”。这一理论对用药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时而异

临床用药剂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四时季节气候的影响。炎热季节,使用温热发散、解表药物应酌减剂量,以免体内壅热过甚或发汗过多而致病情加重。寒冷季节,使用苦寒清热通利之品也要酌减剂量,以免重伤人体阳气,加重病情。秋天气候干燥,要少用燥药。长夏暑热之季,用滋阴柔润之品宜量小、慎用,以免生湿而伤脾胃。从中医五行生克与脏腑关系而论,对于用药剂量的多少也随季节变迁而改变。药王孙思邈就曾经说过:“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季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季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省甘增咸以养肾”。

因药性而异

药乃治病之物,种类繁多,包含有毒无毒、性缓性烈、寒热温凉之、质地轻重之别,故临床使用剂量也大有区别。质轻如桑叶菊花薄荷桂枝通草灯芯草竹茹木通、丝瓜、浮萍竹叶等,多为植物之花、叶、枝及中空的茎,临床使用宜轻量。质重如磁石石膏代赭石牡蛎龙骨龙齿、龟板、鳖甲石决明白芍、枣仁、薏仁等药,多为矿物或甲介类及植物的根、果实类药物,临床使用宜量重。

药性平和、无毒的药物,如山药、扁豆、云苓、麦冬天花粉等,用量可偏大。对药性峻烈、有毒或芳香辛窜的药物,如乌头、附子朱砂马钱子、鹿香、冰片木香砂仁等药,用量宜小。此外,对中药的干品与鲜品,临床使用剂量也有区别。因其质量悬殊很大,使用时应根据情况酌情增减剂量。

本页关键字:中药剂量  临症用药  因人而异  因病而异  因时而异  因药性而异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身痒治验        下一篇:五行生克理论临床运用举隅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