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缺乏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乏力、畏寒、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出现非压陷性水肿,称为黏液性水肿,甚至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甲减在古代中医学中无专属对应病名。基于甲减临床表现多为乏力、恶寒、面色苍白、脱发等元气匮乏、气血不足、肾阳虚衰等之证,当归属于中医“虚劳”“虚损”范畴。如见浮肿、小儿发育延迟、心悸等症,又当属“水肿”“肤胀”“五迟”“心悸”等范畴。中医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对甲状腺肿物统称为“瘿”。故甲减由桥本甲状腺炎等所致者,可称为“瘿病·虚损证”;由痛性亚急性甲状腺炎所致者,可称为“瘿痛·虚损证”;由甲状腺癌所致者,可称为“石瘿·虚损证”。本病西医治疗主要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一般不能治愈,常需终身替代治疗。而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的基础上治疗甲减最具有优势。
典型病案
王某,女,32岁。患者主因近一月来周身乏力、疲倦,已影响日常生活,前来就诊。夜间少寐,心悸健忘,面色浮黄,遂推测其为甲减,患者自述既往查甲状腺功能确为甲减,但未规律服药。舌质淡,尖红,苔白,脉滑。
治则:滋肝肾之阴,养心安神。
处方:女贞子30g,旱莲草30g,炒枣仁15g,茯神20g,五味子5g,炒杜仲20g,仙灵脾15g,百合30g,合欢皮15g,生甘草10g。7剂。水煎600ml,分温3服。
7天后二诊:睡眠较前明显改善,仍心悸,乏力,加人参10g,麦冬15g,生甘草改为炙甘草10g。7剂。水煎600ml,分温3服。
7天后三诊:诸症较前明显改善,效不更方,继服上方14剂,随访。
此案依据既往病史,不难诊断。依其面色,症状,舌脉,进而辨为肝肾阴虚,不能上济心阴,导致心神失养,兼有心火上炎。今人多认为甲减为阳虚证,而机械地以温补脾肾为主要治则,不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早有言“治病必求于本”,在临证诊治过程中,针对病因,仔细检查、诊治,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察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二至丸为本案主方,出自明代《医便》。二至即指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旱莲草、女贞子均入肝、肾经,重用二药补肝肾、清虚热,治疗慢性虚损性疾病,证属肝肾阴虚者,轻者各用15g,重者可用至各30g,屡收佳效。《本经逢源》道:“酸枣仁,熟收敛津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在此用炒枣仁内收营血、外敛营阴、除烦安神。五味子酸苦咸,温而不热不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在本案中用于改善甲减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如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精神迟钝,收效显著。百合、茯神、合欢皮,皆入心经,针对心气虚引起的惊悸怔忡、健忘等,共奏养心安神之功;炒杜仲入肝肾两经,善走经络关节之中,使药力达周身;仙灵脾入肝肾两经,朱良春先生谓之“温而不燥,为燮理阴阳之佳品”。陈宝贵每于大队补阴药中加一两味补阳之品,取“孤阴不长”“阳中求阴”之意。
病因分析
甲减的基本病因多为素体阳虚兼情志内伤所致,病机是肾阳虚衰,命火不足,或兼脾阳不足,或兼心阳不足;病位涉及肾、脾、心、肝四脏。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阳真火,温养五脏六腑。尤其在甲减初期和恢复期除有肾阳虚衰证候外,多兼肝郁气滞痰凝证候,恢复期还常伴有痰阻血瘀证,甲减病情严重者常表现为典型的肾阳虚衰,或兼脾阳不足,或兼心阳不足,兼有水湿、痰浊、瘀血等阴邪留滞全身。
甲减的治疗应在温肾助阳的基础上,佐以疏肝解郁、软坚化痰。首先要辨明病情轻重。甲减初期和恢复期病位在肾,亦可在肝,除有肾阳虚衰的证候外,初期多见肝郁气滞痰凝;恢复期兼有痰阻血瘀的特点。治疗甲减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调节体内的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及时改善症状。部分甲减患者还可免于甲状腺素终身替代治疗,弥补了单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不足。
本页关键字:扶正祛邪 甲状腺功能减退 素体阳虚 情志内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许润三:衷中参西不泥古 善用经方愈妇疾 下一篇: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周身关节疼痛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四月顺时养生:补肾调阴阳
- 安徽亳州药市2018年05月0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8年05月04日快讯
- 阿胶曾是求婚的吉祥礼物
- 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
- 春夏之交要提防暑湿感冒
- 一天三杯养生茶 早中晚各不同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