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治疗经验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血浆中脂质水平高于正常的一种病症,随着“多食少动”不良生活方式人群的数量增多,该症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在浊毒理论指导下治疗许多疑难重症,收到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现就高脂血症诊疗经验总结如下。
多食少动导致高脂血症
中医学本有“血脂”一词,血脂来源于水谷精微,通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内经·经脉别论》)而成。血脂为脾气所散精气之一种,属于营血范畴,既为五脏六腑及肢体百骸提供能量物质,又对脏腑经脉起到营养濡润的作用。但是,过犹不及。一旦血脂中的某些成分超出正常范围,便可导致血液黏稠,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痰浊瘀血。
高脂血症人群以中老年人最为多见,但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在查体时发现血脂指标超出正常。凡此类患者,病因以多食少动不良生活习惯最为多见。摄入高脂食品,超过了脏腑的代谢能力,从而出现病状。凡高脂血症人群,以倦怠、乏力、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等功能下降症状和急躁、焦虑、抑郁等表现为主,故虚与郁为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
从浊毒内蕴辨证高脂血症
血中本有脂类物质,但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过多、过少都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所谓血脂在血脉淤积而造成气血在脉道中运行不畅,表现出痰浊瘀血的病理改变,血脂即成为致病因素,正气即转为邪气,称为“脂浊”,为浊毒之一种。《灵枢·血络》记载:“血少黑而浊”,形象地概括了高脂血症的病理特征。现代研究认为,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高脂血症痰浊的主要特征和生化物质基础。笔者认为,浊毒症状为诊断高脂血症的外在特征,表现为:面部瘀肿,口唇紫红,舌质紫暗,脉象弦滑。
运用浊毒清治疗高脂血症
针对浊毒发病在高脂血症诊疗过程中的指导意义,笔者自拟浊毒清治疗高脂血症收到良好的效果。方药:三棱10克,莪术10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茵陈30克,黄连10克,砂仁15克,香附10克,苏梗10克,制首乌15克,桑葚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煎取4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本方中三棱、莪术、郁金为一组药,三棱、莪术舒肝气,畅心血,解郁滞;伍以凉血活血、解郁除烦之郁金,统治一切郁证以心烦、抑郁胀闷为主要表现者。笔者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效果良好,确有畅郁降脂祛浊的治疗作用;丹参养血活血,通达血脉。茵陈、黄连是导师李佃贵教授常用之对药,用于化浊解毒,二药合用具有清解肠胃浊毒的作用,为防其苦寒败胃,加入砂仁以佐制。关于黄连合砂仁的用量,亦是导师独到的使用经验。香附、苏梗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制首乌、桑葚子补益肝肾,扶正降脂。全方标本兼治,可以久服,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凡头晕目眩者加珍珠母30克,夏枯草15克;大便干燥者加芦荟1克,玄参30克;失眠多梦者加竹茹、枳壳各15克,夜交藤30克。
典型病例
张某,男,45岁。2013年7月12日就诊。患者以血脂升高,伴有急躁易怒、多梦3年就诊。平素饮食起居没有规律,多有暴饮暴食,饥饱无度之习惯。现面部瘀肿、暗红,体型肥胖,舌质红紫,脉弦滑。证属肝肾不足,浊毒郁滞。治宜补益肝肾,祛浊排毒降脂。方用降脂饮加珍珠母、夏枯草。连用3个月,并嘱饮食调控,适当运动。11月21日复查,各项指标正常,体重减轻5公斤。
高脂血症为现代临床常见,此症应属浊毒范畴,发病机制为浊毒内蕴,宜从化浊解毒论治。在临床上,所见患者多有饮食不当或过食肥甘生冷,嗜酒成癖之习惯,或见情志失调,心情不畅,而致肝郁肝火,木旺克伐脾土而致湿浊内生,痰阻脉络。日常生活中,要重视运动,合理的运动锻炼和膳食改变是防治高脂血症最为重要的一环,医者有义务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和运动方案。其次,情志调整尤为必要。针对临床中越来越多的“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患者,医者应该给予恰当的心理指导,良好的心情、心态对于疾病预防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页关键字:高脂血症 多食少动 浊毒内蕴 浊毒理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广东省启用中医治未病行业标识
- 7位两会代表:中医思维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
- 四川将开展2018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核
- 上海市食药监局通告14种不合格中药饮片
- 2018年黑龙江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