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腹泻的中医治疗

腹泻的中医治疗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100~200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正常量,即可引起腹泻。

症状: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加,性状改变,总量增加。

治疗: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都很重要。

病因:本病可由细菌病毒感染,食物中毒,着凉等,肠道炎症等引起。

诊断排便次数≥3次/日、粪质稀薄,水分增加等诊断。

饮食宜食用营养价值高而易于消化的食品且又不会刺激肠胃的食品,病期忌食鱼和肉。

症:患者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症状。

检查:粪便检查、X线检查、内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治愈:容易根治。

病学: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

典型症状

1.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在2~3周之内,可分为水样泻和痢疾样泻,前者粪便不含血或脓,可不伴里急后重,腹痛较轻;后者有脓血便,常伴里急后重和腹部绞痛。感染性腹泻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小肠感染常为水样泻,大肠感染常含血性便。

2.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便稀或不成形,粪便含水量大于85%,有时伴黏液、脓血,持续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每次排便量少,有时只排出少量气体和黏液,粉色较深,多呈黏冻状,可混血液,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

其他症状

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粪便不成形,可成液状,色较淡,量较多。慢性胰腺炎和小肠吸收不良者,粪便中可见油滴,多泡沫,含食物残渣,有恶臭。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引起的腹泻,粪便常带脓血。肠易激综合征和肠结核常有腹泻和便秘交替现象。

诊断依据

腹泻的诊断关键是对原发疾病或病因的诊断,需从起病情况与病程、发病年龄、发病人群、腹泻次数与粪便性质、伴随症状和体征、常规化验特别是粪便检验中获得依据。 慢性腹泻可通过病史,体检,肛门指检,大便常规培养及找虫卵和寄生虫、大便脂肪测定,消化道内镜和活检等来明确诊断。首先应明确腹泻是源于小肠还是结肠。

病因

1.急性腹泻

(1)感染:包括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或寄生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梨形鞭毛虫)引起的肠道感染。

(2)中毒:食物中毒如进食未煮熟的扁豆、毒蕈中毒、河豚中毒,重金属中毒,农药中毒等。

(3)药物:泻药、胆碱能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等。

(4)其他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坏死性肠炎、食物过敏等。

2.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肠黏膜本身病变、小肠内细菌繁殖过多、肠道运输功能缺陷、消化能力不足、肠运动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和肠道外肿瘤均有可能导致慢性腹泻的发生。可引起慢性腹泻的疾病包括:

(1)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4)小肠吸收不良:①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②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5)肠动力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

(6)胃部和肝胆胰疾病:①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②萎缩性胃炎;③慢性肝炎;④肝硬化;⑤慢性胰腺炎;⑥慢性胆囊炎。

(7)全身疾病:①甲状腺功能亢进;②糖尿病;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④系统性红斑狼疮;⑤烟酸缺乏病;⑥食物及药物过敏。

治疗

在未明确病因之前,要慎重使用止痛药及止泻药,以免掩盖症状造成误诊,延误病情。

药物治疗

1.黏膜保护剂:双八面体蒙脱石、硫糖铝等。2.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3.止泻剂: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止泻剂。4.其他:654-2、溴丙胺太林、阿托品等具解痉作用,但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严重炎症性肠病患者慎用。

其他治疗

对因治疗:1.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选用相应的抗生素;2.其他:如乳糖不耐受症不宜用乳制品,成人乳糜泻应禁食麦类制品。慢性胰腺炎可补充多种消化酶。药物相关性腹泻应立即停用有关药物。

泄泻的中医辨证施治

1.寒湿证:证候:泄泻稀薄多水,有时如鹜溏,脘腹胀满,恶寒发热,肢体酸痛,不思饮食,口淡不渴,头痛,舌苔薄白,脉濡缓。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

主方:解表化浊汤。藿香12克,苏叶10克,薄荷12克,白芷12克,桔梗12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大腹皮12克,茯苓15克,泽夕12克,车前子12克,白豆蔻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藿香丸、健脾丸口服。

2.湿热证:证候: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亦,或有身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多见于夏秋季节。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清热利湿汤。葛根20克,黄芩12克,黄连12克,白头翁12克,秦皮12克,地榆15克,公英20克,黄柏12克,茯苓12克,猪苓12克,泽夕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黄柏丸、热炎宁口服。

3.肾阳虚衰:证候:黎明泄泻,腹中隐痛,下利清谷,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主方:温肾止泻汤。肉豆蔻12克,补骨脂12克,吴茱萸10克,五味子12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莲子12克,五倍子12克,金樱子15克,芡实20克,牡蛎20克,车前子12克,覆盆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还少丸、金宝丸口服。

本页关键字:腹泻的中医治疗  腹泻  拉肚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湿热病辨治 中焦湿热证候        下一篇: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