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邪当给邪以出路
临床善中医者,立方用药重视给邪出路。如中医治疗疮痒,也常用引流托脓之剂,以驱邪外出。人之汗孔、口鼻、前后二阴,皆为病邪外出之门户。
中医之治,用之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是也。纵观古今大医用药,如伤寒在表者,予以发汗;阳明腑实,大便干结者,治以攻下;宿食内停,痰涎壅塞者,采用涌吐之法;治麻疹,治以透发;治水肿则用“开鬼门,洁净腑”;痢疾者有以“通固通用”立法。此乃虽属八法之治,然其多有给病邪以出路之意。
曾治一中年妇女带下之症,其带下经久不愈,倦怠乏力,饮食少思。余投以四君子汤加扁豆、炒山药、炒薏仁、海螵蛸、川断等品。服药6剂,未收寸功。余忽醒,“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方内加车前子、泽泻二味,继服药5剂,带下明显减少。此乃湿邪从小便出,邪有出路之故也。
临床善中医者,立方用药重视给邪出路。如中医治疗疮痒,也常用引流托脓之剂,以驱邪外出。人之汗孔、口鼻、前后二阴,皆为病邪外出之门户。历代医家有诸多论述,如“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瘀血不去,新血不安”,这些都意在告诉后世医者,治疗之时,勿忘给病邪以出路。开门逐盗,邪去正安。闭门留寇,遗患无穷。对于病邪,即当驱之。特别是治疗热性病、急性病,若能适时给病邪以出路,则常可提高疗效,缩短治病疗程,促使机体尽快康复。
上一篇:神经性皮炎治验 下一篇:周仲瑛: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的实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