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尺脉牢,腹满,阴中急。”
《脉诀》:“牢者阴也,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千金方》:“关上脉牢,脾胃气塞,热盛即腹满响响。尺脉牢,籍满,阴.中急。”
《诊家枢要》:“牢为里实表虚,关中气促为劳伤痿极,大抵其脉近乎无胃气者,故诸家皆为危殆之脉,亦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外科精义》:”牢脉,若瘭疬结肿诊得牢脉者,不可内消也。”
《濒湖脉学》:“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癫据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诊家正眼》:“牢主坚积,病在乎内,左寸之牢,伏粱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脉家血积;右关见牢,阴疼痞疼;左尺牢形,奔豚为病;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古今医统》:“牢为里实,胃气不足,胁痛疲劳,胀满气促。”
《脉确》:“牢主寒,主痛。”
《医宗金鉴》:“牢疝癜疬,心腹寒疼。”
《脉诀汇辨》:“牢固坚积,病在乎内。左寸牢者,伏梁为病;牢在左关,肝家血积;右尺得牢,奔豚为患。右寸牢者,息贲可定;牢在右关,阴寒痞癖;右尺得牢,疝瘕痛甚。
《脉诀刊误集解》:“牢者阴也,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脉诀启悟注释》:“牢主坚积,病在于阴。右寸脉牢,息贲为疾;左寸脉牢,伏梁为病;左关脉牢,肝结血积;右关脉牢,阴寒痞癖;左尺脉牢,奔豚气逆;右尺脉牢,阴凝积结。”
《三指禅》:“牢脉疝瘕犹可治,失血命难延。”
《脉如》:“牢脉为心腹疼痛,为疝癫瘕瘕,为气短息促,为皮肤著肿。”
《脉筒补义》:“牢脉极沉而迟,挺长坚实,不见起伏来去;此阴冷固结之象,肝肾二经气冷血寒。”
《脉理求真》:“牢为坚积内着,胃气将绝之候。故或见为湿痉拘急,寒疝暴逆,坚积内伏。”
《脉学阐微》:“牢脉主病邪牢固、虚证少见牢脉,凡风痉拘急,坚积内伏,寒疝瘕瘕等病多见之。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廒积有形痞块,是实在血分,廒聚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如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证,是阴气暴亡,无以维阳,孤阳外越,阴阳离决,属危重证候。左寸之牢伏粱病,右寸之牢主息贲,左关见牢肝郁成。”
牢脉是以坚牢,沉而有力,动而不移为特征,故其所主之证,为阴寒、坚积宴邪;病主深入在里,故脉位极沉。正如李中梓说:“牢脉所主之证,以其在沉分也,故悉属阴寒,以其形弦实也,故成为坚积。”李氏所谓“弦实”,亦即前文《脉简补义》:“挺长坚实”之义。牢脉主实证,亦有气血之分,凡风痉、寒疝、瘕聚、无形痞结等证,皆在气分;凡坚积内著,廒结瘀块等证,皆在血分。周学海说:“牢脉有气分、血分之辨,在血分者,为瘕瘕积聚,有形之痞块,饮食寒冷之停滞,与夫久受寒湿,侵入筋骨者也。在气分者,即肝肾冷气,为疝痛,少腹引腰控睾也;其轻者,为胸腹气结,呼吸不畅也。”
《脉诀》及《诊家枢要》谓:“骨间疼痛,气居于表。”考“气”指邪气或寒气;“居”为居积、积蓄之意。也就是说,寒气外束,久久积居,以致骨间疼痛,及瘕瘕积聚形成。非牢脉主表证之义。亦即周氏所说:“夫久受寒湿,侵入筋骨者也。”
牢脉主实邪为病,究与实脉有何不同?实脉主实证,浮沉皆得大而长,三部脉应指均有力,是邪实正不虚之象。牢脉则不然,邪气实而正气有虚象,是举、寻均不应指,而沉取方有牢实指感。故郭元峰说:“牢脉弦大而长,举之减少,按之实强,不似实脉之滑实流利。大抵牢为坚积内著,胃气竭绝,故诸家以为危殆之象。”滑寿也说:“牢脉沉而有力,动而不移,为里实表虚,关中气促,为劳伤痿极,大抵其脉近乎元胃气者,故诸家皆为危殆之脉。”
李时珍谓牢脉主里有余之证,为何又言“失血阴虚却忌之”?牢脉极沉而坚实,是实邪深入在里之象,主阴寒内积,气结血瘀等证,所谓“邪气胜则实”;失血阴亏,所谓“正气夺则虚,”如失血阴虚反见牢脉,是正虚邪盛,正不胜邪,脉无胃气之候,预后不良。所以失血家忌见牢脉。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脱血而脉实,病在中(里),难治。”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