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
“栗香市前火,菊影故园霜”。每当秋风阵阵、菊花盛开时节,食客们就想到了板栗,文人墨客也摇起了吟咏板栗的笔杆,留下了许多赞美栗子的佳诗妙句。
我国是板栗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度。板栗,又称栗子、栗果、大栗等,冠有“干果之王”“山中药”“树上饭”之美名,原产于我国,已有两千余年栽培史。《诗经》中就有“树之榛栗”的诗句,《吕氏春秋》则有“果之美者,有冀山之栗”的记载。唐代杜甫在《野望因过常少仙》中吟道:“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诗人认为栗子是乡人待客的好东西。宋代晁公翔的“风韵栗房开紫玉”,把栗房秋绽,如玉栗果呼之欲出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宋代范成大的“紫灿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道出了河北易县板栗的甘甜胜于山梨红枣。宋代王安石有“年少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的诗句。元代张雨赞栗曰:“近从常熟尝新栗,黄玉穰分紫壳开。” 清代叶申萝在《桂花栗》中写道:“桂花开乍,见满室栗蓬,谗眼先诧。争说新穰试嚼,味含龙麝。”作者笔下的桂花栗甘甜清香,引得众人谗眼争尝,隔着纸张都能飘出香味儿。板栗在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也得到了体现,《礼记》中说:“子事父母,妇事舅姑,枣栗饴蛮以甘之。”可见古时将栗子当作孝敬长辈的滋补食品。围绕板栗,人们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如“栗子”与“立子”谐音。在民间,青年男女新婚时,新郎新娘要吃栗子,寓意“早立子”,早生儿女。又如,板栗的“栗”与利益的“利”同音,有“栗”如同有“利”,生意人为此可讨个彩头。
栗子素以果实玲珑、色泽鲜亮、果仁丰满、清香甘甜、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栗子风味,最诱人的莫过于糖炒栗子,京津一带就流传着赞咏糖炒栗子的诗句:“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施,门前高喊‘灌香糖’。”灌香糖,即为糖炒板栗。的确,糖炒栗子油亮溢香,肉色金黄,味道甘美,风味独特,难怪清代郎兰皋在《晒书堂笔录》中说:“闻街头唤炒栗之声,舌本流津。”而同代的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更说:“栗子来时,用黑砂炒熟,甘美异常,青灯诵读之余,剥而食之,颇有味外之美。”清代乾隆皇帝在一次吃过糖炒栗子后龙颜大悦,写下了《食栗》诗:“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大小得均熟,所待火候调。惟盘陈立几,献岁同春椒。何须学高士,围炉芋魁烧。”
栗子不仅以其独特的风味博得人们的赞叹,也以其少有的保健疗疾功效赢得文人墨客的颂扬。相传,宋代苏辙晚年得了腰腿痛的毛病,一直以来治不好,后来一位山翁要他每晨用鲜栗十颗,捣碎煎汤饮,连服半月,果然灵验。于是,苏辙赋诗道:“老去自添腰脚病,与翁服栗旧传方。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来客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南宋陆游晚年齿根浮动,常食用栗子食疗,正如他在诗中所写道:“齿根浮动欲我衰,山栗炮燔疗食肌。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时。”明代吴宽喜食栗粥,在《煮栗粥》诗中写道:“腰痛人言食栗强,齿牙谁信栗尤妨。慢熬细切和新米,即是前人栗粥方。”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还介绍了食栗养生的方法:“以袋盛生果,悬挂,每晨吃十余颗,随后猪肾助之,久必强健。”
提起栗子,文坛上还有一件趣事。宋代文豪苏东坡与佛印和尚交往颇深,一次,东坡亲自炒好板栗用以招待佛印和尚,那炒过板栗露出了黄酥酥的栗仁,惹得佛印和尚早想一尝为快。苏东坡却提出俩人要对对子,赢家才能吃板栗,便脱口吟出一上联:“栗破凤凰(缝黄)现。”此上联借板栗为题,含有板栗破了缝,黄酥酥的栗心现出来的意思。佛印和尚不慌不忙,应声续了下联:“藕断鹭鸶(露丝)飞。”意为莲藕断了露出了飞丝,而且下联“鹭鸶”可与上联“凤凰”相匹配。语音一落,两人相视一笑,不禁尽兴地品起板栗,大快朵颐。
本页关键字:堆盘栗子 糖炒栗子 早立子 灌香糖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河南方言里的中医元素 下一篇:秋天的菠菜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霜降养生
- 扁桃体癌的中医综合治疗
- 常见几种肿瘤标志物的“象征意义”
-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发展侧记
- 秋天的菠菜
- 宝宝“吃手”是正常的需求 家长正确应对“5要点”
-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