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身高误区 让孩子健康长个儿
“每年寒暑假,都是儿科生长发育专家们最忙碌的时候,但忙碌之后,却常有说不出的心痛。”专家介绍,有很多孩子发育异常,但家长却没有充分重视,等到带孩子来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医院固然可以给孩子提供治疗以及包括失眠、饮食、运动等健康指导,但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还需要家长通力配合。
“老经验”不一定靠谱 避免陷入长高误区
“虽说儿童的身高是会遗传的,父母的遗传占到70%,但是30%的后天环境因素更为重要。”专家表示,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因为一些错误的观念,使得孩子的生长发育缓慢而遗憾终生。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关系,但遗传给的只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8厘米的偏差。如果孩子身高向遗传的上限靠近,那就较为理想,如果往遗传的下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矮小。调查显示,我国有30%的孩子并不能达到遗传身高。
误区二:孩子现在高,长大也一定高
孩子没到青春期,突然长得快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可能长不高。性激素加速骨骺软骨过早闭合,使得生长空间缩短,成年后可能反倒比一般人矮。
误区三:孩子现在矮是晚长
受遗传因素影响,孩子晚长也是有可能的,通常晚长的孩子骨龄落后于正常孩子。但是有的孩子骨龄落后是因为营养不良、睡觉太晚、压力过大、运动少等导致生长激素无法充分分泌,如果是这个原因,孩子现在不高,以后也不一定能长高。
误区四:青春期后还能长高
男孩变声和女孩来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发育后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此时想办法已经较晚。
身高增长慢 家长应警惕
如何判断孩子身材矮小呢?“每位家长都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专家表示,定期体检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身高、体重的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就诊、早干预。
据专家介绍,人一生中有两个时期生长发育最快,即婴儿期和青春期。婴儿期即出生到1周岁,在这一年内身高增长约25厘米,这是人一生中长得最快的时期。青春期阶段,身高年增长值一般为5~7厘米,个别可达到10~12厘米,青春期过后,身高基本停止增长。
“如果孩子每年的生长发育速度低于以下数据:婴幼儿期(3岁以内)每年长高少于7厘米、儿童期(3岁~青春期)每年长高少于4~5厘米,青春期每年长高少于7~8厘米,家长就要引起重视,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接受医生的指导,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运动、睡眠习惯,后天的干预能让孩子的身高比自然状态下平均多长高5~10厘米。”专家介绍说。
治疗孩子身材矮小 中西医结合效果好
孩子通过骨龄监测确定有身材矮小时,应该针对病因治疗,如生长激素缺乏、特纳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矮小,治疗主要以生长激素达到增高目的,但中医辅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专家强调说。
中医认为,身材矮小的儿童往往食物摄入量不足,是由于消化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偏食厌食症,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滞,身材矮小,体质很差,易患其他病症。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综合分析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中药调理脾肾等脏腑功能,可以健脾醒胃,益气固表,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暑假“黄金期” 三方面促进长个儿
三伏天阳光充足,阳气生发,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此时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为身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在暑假期间,孩子学习压力也有所降低,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增多,睡眠充足,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发育,因此暑假是长高的黄金时期。专家建议家长们因从饮食、睡眠、运动这三方面促进孩子生长:
不能挑食 均衡和充足的营养是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础。每天要保证孩子吃一个鸡蛋、500毫升奶、1两肉类食品,根据饮食和骨密度结果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AD,每天摄入充足蔬菜水果,多饮水。
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途径,孩子长个子,一定要在晚上十点以前入睡,此时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学龄前儿童确保每天睡眠时间10小时,学龄期每天8小时。
多运动 选有利于长个儿的运动,比如游泳、舞蹈、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引体向上,不宜负重或过度运动。运动以早晨为佳,每次运动持续20~40分钟即可。
本页关键字:身高误区 身材矮小 健康长个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儿童咳嗽不要一味止咳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八月顺时养生:早卧早起 神志安宁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暑养生
- 《玉机微义》论治痿大法及饮食调治
- 《普济方》用外治法治痿
- 《医学入门》五痿旺月调补论
- 《医方考》痿痹合一论
- 临风对月评医案 一片山花落笔床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