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踢毽子 防病治病
毽子,又称毽球、鸡毛毽、绒线毽,起源于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简便易行,老少皆宜,深受人们的喜爱。
踢毽子的花样繁多,如旋转踢、交替踢、毽穿圆环、远吊、近吊、高吊、前踢和后勾,还可用头、肩、背、胸、腹代足接毽或毽绕身不堕等。亦可举行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比赛,有的比踢的次数,有的比踢的花样和难度。比赛方式有单人踢和两人对踢,也有集体踢或传踢,基本动作有盘、磕、拐、蹦四种,可谓五花八门,各具特色。踢毽子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其一,就地取材,简便易行。毽子可在超市、商店里甚至地摊上买到,也可自己制作,一块碎布、一枚铜钱,几束翎羽或者雄鸡的羽毛即可,简单修剪、盘扎即成。场地更是没有太高要求,城市公园、小游园、文体中心一隅,甚而办公场所、自家庭院都行,抬脚即来,随心所欲踢上几十下,是适合冬季的强身锻炼运动。
舒筋活血 抵御严寒
《燕京岁时记》里提及踢毽子的好处云:“盖京师多寒,足指冻,儿童踢弄之,足以活血御寒。”天寒地冻之际,人们往往居于温暖如春的暖气房间,空气流通不畅,身体慵懒倦乏,特别是孩子常蜗居在温室内不活动,更易患上流感。不妨大人孩子相互邀约,结伴成群,出外踢毽,前踢后踢、左踢右踢,越踢越带劲,越踢越热乎,一时彩蝶纷飞,喝彩阵阵,浑身暖意融融,舒惬轻快。
协调自如 身轻似燕
踢毽子最易于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功夫在脚上。无论盘、磕、拐、蹦、落,还是闪转稳步,前合后仰,宛如燕飞鹤舞,都需要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的灵巧配合,这样带动了远端供血最困难、动作难度最大的部位,增强了肌肉的力量和相应关节的柔韧性。同时,缝匠肌、腘肌、股肌等腿部肌肉也得到了锻炼,足背肌、足底肌的作用必不可少。如加上一些高难度动作,像“雾里看花”“苏秦背剑”“倒挂紫金冠”“朝天一炷香”,那么头顶、后背、脚跟、脚面等部位皆跟进翻转,腰肌、髋肌、臀肌甚至胸肌、腹肌等都要参与其中。这样一来,既增强了肌肉、骨骼的运动功能,又有效地预防了一些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尤其是办公族罹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
预防颈椎病 防治未病
踢毽子时,随着毽子起落,眼疾脚快,转身承接,脊椎各关节屈伸有节,转承有度,椎体的深浅层肌及颈前颈后肌张弛自如,避免了椎关节的僵化,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预防了颈椎病,也使得腰肢柔曼,体态轻盈。再者,踢毽子时需双上肢有节律摆动,运动了肩背部肌肉、关节,对中老年人罹患的肩周炎,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同时,踢毽子就是“换换脑子”,要求心到、眼到、脚到,反应灵敏,动作迅速,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对于调节高级神经活动、化解心理压力十分有益,可以改变办公一族的“亚健康”状态。
老少同乐 身心俱健
踢毽子多是集体活动。男女老少围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脚,你飞踢、我闪接,调动起参与者的责任心、积极性,激发人们协作配合意识、团结进取精神、争先创优斗志。其间有逗让回转,有欢歌笑语,有加油鼓劲,这样融洽的环境、热烈的气氛,使得那些忧郁和烦恼,随着小小毽子的腾飞起落,早就消逝的无影无踪。老少同踢,尽享忘年之乐,更是美妙。老者向少者学踢毽,少年同老人背古诗,童声、童谣、古诗、古韵,共同演绎出“毽子飞舞,诗词飞扬”的美好画面。正如一首《鹧鸪天·踢毽子》所描绘的“三五成群俏小丫,鸿毛成撮脚尖花。翻旋羽舞千般好,跳跃毫飞一样佳。身似燕,脸如霞。稚童闲趣忘还家。前抬后打空中绚,串串银铃漫远涯。”
本页关键字:踢毽子 舒筋活血 颈椎病 治未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面壁蹲墙壮腰腿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为传承羌医药发挥光和热
-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从医经历
- 石斛玉竹大枣粥养胃
- 反复鼻塞喷嚏可吃芪葱炖瘦肉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