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健身益处多
近年来,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越来越重视健康,而健身也就成为人们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时下,人们的健身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常见的有扭秧歌、跳广场舞的,有打太极拳、有甩鞭舞剑的;专业一些的还有攀岩、骑自行车拉练、专业健身训练等,而且,创新的健身方式层出不穷。
近来,在很多场所又出现了一种奇特的运动方式——爬行。这是一种类似于动物四肢着地的健身姿势,也引来很多人的议论围观。在多个休闲场所,时常都能看到身着宽松舒适运动服饰的市民,先是做一些热身准备动作,随后开始弯腰弓背、手足并用地在地面上一路向前爬行。一圈儿下来,人人都是汗流不断。现场很多观看他们爬行的路人也纷纷上前询问爬行的好处及方法和要领。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以后的必需的姿态,但不是唯一的状态。直立时,脊柱担负起了全身60%以上的重量;此部位是身体的一个薄弱环节,容易使脊柱、大脑、心脏等发生疾病。不少生理学家都认为,冠心病、高血压、脊椎病、关节炎、内脏下垂等疾病都与直立有关。而爬行是人类一种原始本能的运动方式,因为人类在婴儿时期首先学会的就是爬行。那么,爬行健身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益处呢?
在中医的典籍中,古代名医大家对爬行的作用都有很深刻的认识,华佗的“五禽戏”中就有模仿动物爬行的动作。从中医的经络理论来讲,爬行可以使气贯全身,让气在各个器官中和经穴中流动,从而起到健身的功效。我国传统武学理论中,都有模仿动物爬行的动作,就是这个原因。从现代医学上来讲,主要因为这个动作是全身性协调动作,能使一些平时使用较少的肌肉得到锻炼,同时也能强化全身的肌肉、韧带、骨骼等组织部位。目前,爬行主要分为跪爬(或叫手膝爬)和手足爬两种姿势。 前者是以两手和两膝着地,手膝交替依次爬行的方法,其特点是头抬起,五指分开着地,两臂与肩同宽,两膝着地,与肩同宽;后者是以两手和两脚着地,手足交替依次爬行的方法,其特点是头抬起,五指分开着地,两臂与肩同宽,双足着地分开约一肩半宽,脚前掌着地,膝微屈。
爬行有“四益”
一是有益于气机通达
爬行健身是一种全身性运动,非常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讲,一气贯全身。爬行时,气可通过运动,到达全身各部位,特别是四肢。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因此对一些如腰椎部疾病、腰肌劳损以及多种颈、肩、脊柱病等,爬行均具有一定的疗效。
二是有益于血液流畅
人体直立时,要推动气血循环,就要克服血液的重力影响,心脏的负担就会很重;而且人在直立运动时,以下肢活动为主,气血会更多地下行,人体的心脏及其上部的器官气血就会减少。与此相比,爬行时由于心脏及其以上部位位置的降低,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对防治心病等有积极意义。
三是有益于健脑
人在爬行时,头部经常下垂,其气血量相应增加,因此对其脑部健康非常有益。
四是有益于强身健骨
爬行对全身其他一些系统也有诸多好处:爬行能使身体变得更强壮,因为这是全身性协调活动,全身的肌肉、韧带、骨骼甚至经络都要加入运动;爬行也可使骨骼变得更硬,可减少骨质疏松,同时使关节变得较柔软;爬行可使肌肉受益使肌肉变得更有张力和弹性,也更为发达,收缩自如;爬行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当手臂向前伸展、横膈膜拉开的时候,会吸入大量氧气,当下肢向上移动时,横膈被压缩,促进肺部排出大量废气。爬行促进呼吸功能,吸气、呼气的协调,要靠爬行时移动的方式来调节,爬得越快,所进行的深呼吸越多。
爬行运动有“四要”
场地要安全:爬行地点要选择在宽敞、安全的地方进行,不要选择在热闹和有车流的地方,一方面为锻炼安全,也不影响交通。
衣物要宽松:锻炼时要穿比较宽松的运动服,不要太紧;同时要充分考虑通气性和透汗性。
准备要充分:在爬行前,应做充分的热身准备,不要突然进行运动;同时也应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爬行这项运动,像患有肩周炎、肌肉劳损、颈椎椎间盘突出或眼部有疾病的人,就不适宜爬行健身;高血压患者也要注意爬完缓慢起身,以免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发生晕眩。
运动要适度:虽然爬行益处多,但锻炼时更应适度,不要过量,以免引起相反效果。每次爬行5分钟,休息2~3分钟,然后重复,连续3次为1组,共做3~4组,约60分钟为宜。
本页关键字:爬行健身 气机通达 血液流畅 健脑 强身健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多蹲少坐助健康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八月顺时养生:早卧早起 神志安宁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 江西樟树药市2017年08月10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8月10日快讯
- 龙江韩氏妇科流派
- 河北安国药市2017年08月10日快讯
- 天池伤科流派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