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养生文化 --> 诗歌“妙药”可疗疾

诗歌“妙药”可疗疾

吟诵诗歌,特别是与养生、保健内容有关的诗歌,既可使人们领略诗的艺术美,又可通过对诗歌的感知引起与诗人的共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学到许多相关知识,一举多得。

《得钱舍人书问眼疾》

白居易

春来眼暗少心情,

点尽黄连尚未平。

唯得君书胜得药,

开缄未读眼先明。

唐代诗人白居易患有严重的眼疾,不少朋友都写诗寄信发来问候。没想到这些诗信却成了“诗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白居易的眼疾与他用眼过度,心情忧郁、气滞伤肝有关。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因此,白居易用黄连点眼当为对症用药,但效果却抵不上朋友钱舍人问候其眼疾的一首小诗。可见朋友的诗歌虽小,但抚平其内心的忧伤,解郁消忧,对白居易眼疾的康复可谓意义重大。

历史悠久的“诗药”疗疾

“诗药”疗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青城子《志异续编(卷四)杜子美》记载:“白岩朱公患气痛,每当疾发时,取杜诗朗诵数首即止,习以为常,服药无是神效。”书中青城子认为,朱公平日酷爱杜甫的诗,取所爱读之,则心怡神适,疾不觉自忘,非真能止痛也。或曰:气痛原属气不舒畅所致。杜诗气象万千,半山老人所谓力能排天幹地,壮颜毅色者也。故读之令人气旺,气旺则不痛矣。可见,咏诗的确可起到疏肝理气、解郁消忧的效果。

一首优秀的诗歌,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诗歌的内容还具有独特的情趣和艺术价值。其特殊的感染力,会引起人情绪很大的变化,而情绪又可影响人体相应脏腑,从而发生其生理效应,达到养生疗疾的效果。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其所著《理瀹骈文》中说“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就是这个道理。

谢脁是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佳句甚多,其作品深受后人推崇。唐代诗人李白每当忧郁不快时,就放声朗诵谢朓的诗句,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等。梁武帝胃火过盛,患有口腔疾病,他说:“三天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可见,谢朓的诗能疏肝解郁、气和志达、沁人心脾。据史载,宋哲宗常发“头痛”病,他在宫中有一个专职诵诗的太监,当他头痛发作时就叫太监读一些趣诗、歪诗,让宋哲宗捧腹大笑,头痛就会在诵诗声中缓解。

吟诵诗歌可以养生疗疾,在古代很受推崇。唐代诗人白居易七十多岁在家养老,饮酒、作诗就是他的养生之道。他在《对酒闲吟赠同老者》中就说“百事尽除去,尚余酒与诗。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不独近情性,兼用扶衰羸。”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到了古稀之年,作诗写道:“一笑老如此,作何消遣之?思量无别法,惟有多吟诗。”(《遣怀杂诗》)

吟诵诗歌益身心

吟诵和欣赏诗歌是一种高雅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思想、意志、情感和情怀的文学形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明诗歌乃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诗歌可对个体心理可起到放松、疏导、转移、排遣、镇静、消解、娱乐等作用,进而促使人体在生理机能上也进一步得以受益。因此可知,诗中有“妙药”,吟诗可疗疾。

近年来各国医学家对“诗药”疗疾更有新的认识。美国洛杉矶市立大学心理学家勒纳教授大力提倡“诗歌疗法”,认为吟诵诗歌能改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现代社会的都市病、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会产生积极效果,有益身心健康,吟诗疗疾是医学、文学与心理学综合效应结果。

一些吟诗、作诗的人都有体会,诗歌最大的养生疗效就是使人精神放松,平静地把理智和感情糅合在一起,有利于排解顾虑、烦恼和痛苦。通过美妙意境,言景、言物、言情、言义的联想产生一系列良性的心理效应,达到荡涤肺腑、激励情操、怡情悦性之效果,有利于消除危害健康的诸多不良诱因。

吟诵诗歌,特别是与养生、保健内容有关的诗歌,既可使人们领略诗的艺术美,又可通过对诗歌的感知引起与诗人的共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学到许多相关知识,一举多得。

本页关键字:诗药疗疾  养生诗歌  保健诗歌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黄帝内经》里的养生之道        下一篇:

>> 返回养生文化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