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解暑有方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虽已立秋,但由持续高温天气引起的乏力、困倦、眩晕、心烦、多汗、食欲不振、低热等暑热症状仍很普遍。身体上的不适很难让人打起精神,因此,此时常备一些防暑解暑的中成药还是很有必要的。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解暑中成药。
解暑药可分内服、外用两种以及具有解暑作用的茶等。
内服
藿香正气水(片、胶囊) 有解暑、化湿、和中功效,针对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昏、胸闷、呕吐、腹泻、脘腹胀痛等。因夏季主要以湿热当令,在化湿的同时,亦可扶脾胃之气。对中暑、以吐泻为主的胃肠性感冒效果最好。如果作预防用,可每次服用治疗量的1/3。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六一散 有名的解暑药,配方简单,由滑石、甘草以6:1的配方组成。可清热利尿,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不利等症状,将六一散用凉开水调服即可。
人丹 具有清热解毒、祛暑止吐、清凉开窍的作用,还可用于退热。对天气炎热导致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等,可每次10粒,含化或凉开水送服。婴幼儿不宜服用。
十滴水 有祛暑、散寒、健胃的作用,起效较快。中暑后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时,可将十滴水2~5毫升溶于白开水中搅匀服下,中暑症状很快可以得到缓解。高温作业时事先喝一点也有防暑的作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忌用。
清暑益气丸 可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炎热很容易让人耗气伤津,出现发热、口渴、乏力、犯困、不思饮食等中暑兼有气虚的表现。此药由西洋参、知母、黄连等药组成,不仅清暑祛湿,还益气生津,尤其对体弱的老年人非常适用。
外用
清凉油、风油精 具有提神醒脑、镇痛驱风、祛暑解毒等功效,若仅出现轻微的闷热不适、头痛、头晕、蚊虫叮咬等症状,可以取少许涂于患处或涂在前额或太阳穴上,会瞬间给人凉爽舒适的感觉。洗澡时也可在水中放几滴风油精,可清凉除痱。但孕妇不宜使用。
花露水 可除痱止痒、提神醒脑、防蚊虫、除菌、杀菌。花露水内含有70%~75%的酒精,具有易燃性,注意别在燃着的蚊香、蜡烛、烟头附近使用。
茶
防暑清凉茶 由香薷、佩兰、绿茶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用开水泡茶可化湿防暑。
菊花茶 由菊花、二花、甘草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绿茶适量,用开水泡茶渴,作用偏于清凉、泻火。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