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检查化验 --> 检查项目 --> 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

刚果红试验临床意义:血清滞留率低于40%,且尿中无刚果红排出时,主要见于肾淀粉样变性,亦见于多发性骨髓炎等;肾病综合征呈假性滞留率减低,因尿中蛋白可吸附该无毒染料一起排出,故尿呈红色为其特征。

一、尿素氮(BUN)

单位:毫摩/升(mmol/L)。

正常值:二乙酰乙肟法:2.86~7.14毫摩/升;脲酶钠试剂显色法:3.21~6.07毫摩/升。

临床意义:临床上,尿素氮(BUN)测定可作为肾功能损害程度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1、增高: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血流量减少的非肾性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脱水、严重烧伤等;尿路阻塞性疾病,如前列腺肥大、输尿管结石等;还有严重腹膜炎、高热、上消化道出血、白血病等。

2、降低:见于急性黄色肝萎缩、严重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二、血肌酐(Cr)

单位:微摩/升(μmol/L)。

正常值:碱性苦味酸法:血清(浆),男性为79.56~132.60微摩/升,女性为70.72~106.88微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降低:见于进行性肌萎缩。

三、中分子物质(MMS)

单位:单位/分升(U/dl)。

正常值:(246.5±32.5)单位/分升。

临床意义:中分子物质在尿毒症患者血中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性基本一致。在早期肾功能损害监测方面,中分子物质优于肌酐(Cr)和尿素。慢性肾炎代偿期,患者血中肌酐与尿素正常,而中分子物质升高;失代偿期病人血中,中分子物质与肌酐及尿素均可同步上升,其中中分子物质的上升更为显著。

四、血尿酸(UA)

单位:毫摩/升(mmol/L)。

正常值:磷钨酸一碳酸钠法:血清(浆),男性为0.24~0.42毫摩/升,女性为0.09~0.36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痛风、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降低:偶见于乳糜泻、恶性贫血复发期等。

五、血尿素(Urea)

单位:毫摩/升(mmol/L)。

正常值:2.5~7.1毫摩/升。

临床意义: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是肾功能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1、增高:见于各种肾病、长期发热、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消化道溃疡出血、心力衰竭、休克、酸中毒、烧伤、腹水、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结核、肾淀粉样变、高血压、尿路阻塞、尿路肿瘤、高蛋白质饮食等。

2、减低:见于重症肝病、妊娠后期、蛋白质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等。

六、菊粉清除率(Cin)

单位:毫升/分(ml/min)。

正常值:按体表面积1.73平方米计算,为120~140毫升/分,成年男性平均为125毫升/分,女性为118毫升/分。

临床意义: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硬化、高血压晚期。

八、血浆对氨马尿酸清除值(Cpah)

单位:毫升/分(ml/min)。

正常值:男性为(519.1士7.1)毫升/分,女性为(496.0士10.2)毫升/分。

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发热及用扩张肾动脉药物时。

2、降低:见于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硬化、肾发育不全、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盂肾炎、肾肿瘤、多囊肾等。

八、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TMG)

单位:毫摩/分(mmol/min)。

正常值:男性为1.67~2.5毫摩/分,女性为1.39~1.94毫摩/分。

临床意义:明显降低,可见于严重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九、刚果红试验

正常值:静注1小时,滞留率超过60%。

临床意义:血清滞留率低于40%,且尿中无刚果红排出时,主要见于肾淀粉样变性,亦见于多发性骨髓炎等;肾病综合征呈假性滞留率减低,因尿中蛋白可吸附该无毒染料一起排出,故尿呈红色为其特征。

十、非蛋白氮(NPN)

单位:毫摩/升(mmol/L)。

正常值:纳氏试剂显色法:为14.28~21.4毫摩/升。

临床意义:

1、非蛋白氮增高: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脱水、严重烧伤、前列腺肥大、输尿管结石等。

2、非蛋白氮降低:见于急性黄色肝萎缩、肝硬化等。

十一、尿比重3小时试验

正常值:昼尿占全天尿量2/3~3/4,夜尿比重大于1.018,日尿量最高与最低比重之差超过0.009。

临床意义:各次尿比重相差越大,表示肾功能越好;如有一份尿比重超过1.025,则表示肾浓缩功能良好;如有一份尿比重达1.003,则表示肾稀释功能良好;肾功能严重损害时,尿比重可固定在1.010左右,见于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等的晚期。

十二、尿浓缩试验

正常值:三份尿标本中,至少有一份比重大于1.025。

临床意义:肾功能极度损害时,尿最高比重为1.010;尿毒症时,尿比重为1.010~1.012;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低血钾和高血钾肾病及原发性高血压时,均可见尿比重异常。

十三、尿素清除率(UCL)

单位:毫升·秒-1/1.73平方米(ml·s-1/1.73m2)。

正常值:标准尿素清除率为0.7~1.1毫升·秒-1/1.73平方米,最大尿素清除率为1.0~1.6毫升·秒-1/1.73平方米。

临床意义:尿素清除率降低,见于急性和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血管痉挛、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畸形。最大尿素清除率0.7~1.0毫升·秒-1/1.73平方米,表示肾功能轻度损害;最大尿素清除率为0.3~0.7毫升·秒-1/1.73平方米,表示肾功能中度损害;最大尿素清除率为0.08~0.3毫升·秒-1/1.73平方米,表示肾功能重度损害;最大尿素清除率低于0.08毫升·秒-1/1.73平方米,表示肾功能严重损害。

十四、内生肌酐清除率(Cer)

单位:毫升·秒-1/平方米(ml·s-1/m2)。

正常值:1.3~1.7毫升·秒-1/1.73平方米。

临床意义:1.2~0.85毫升·秒-1/1.73平方米为轻度降低;0.8~0.5毫升·秒-1/1.73平方米为中度降低;低于0.5毫升·秒-1/1.73平方米为重度降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慢性肾炎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较明显;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如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0.3毫升·秒-1/1.73平方米,则预后不良。

十五、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免疫散射比浊法:男性,0.57~0.96毫克/升;女性,0.50~0.96毫克/升。

临床意义:血液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水平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可靠内源性标志物,在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上灵敏度高,肾功能轻度损害时即可出现升高,故有可能取代血肌酐、尿素的检测。增高,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损害、尿路梗阻等。

本页关键字:肾功能检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肝胆功能检查(二)        下一篇:下丘脑一垂体激素检查

>> 返回检查项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