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口腔症状 --> 舌疮

舌疮

舌疮是指舌体表面溃破,出现一个或多个细小溃疡而言。

【概念】

舌疮是指舌体表面溃破,出现一个或多个细小溃疡而言。

舌疮与“舌疔”、“舌菌”(舌岩、舌疳)不同,后者是指舌上肿疡或肿物而言,不属本篇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心火上炎舌疮:舌体溃疡面鲜红疼痛,以舌尖都尤著,兼见面赤口渴,胸中烦热,夜寐不宁,小便赤涩,舌赤或舌尖红绛,脉数或左寸数大。

胃火炽盛舌疮:舌体疮面较大,伴见口气臭秽,渴喜冷饮,嘈杂易饥,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燥或黄厚,脉滑数。

脾气虚夹热舌疮:舌体疮面反复不愈,疮口下陷,并见四肢倦怠,气短懒言,低热,舌淡,苔薄白,脉软无力或虚大而数。

血虚燥热舌疮:舌疮经久不愈,并有口干不喜饮,头晕眼花,夜眠不实,手足心热,体倦乏力,咽喉不利,舌淡,舌苔薄白或无苔,脉细数或虚弱。

阴虚舌疮:舌体疮面长期不愈,并有咽痛口干、耳鸣目眩、腰疫梦遗,舌红而干,脉细数。

阳虚舌疮:舌体疮面缠绵不愈,并有面色咣白,腰膝痠软无力,肢冷便溏,阳痿尿频,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鉴别分析

心火上炎舌疮与胃火炽盛舌疮:二者均为实火所致。但前者多由劳心等精神因素造成,乃五志过极所化,虽是实火但无郁滞之征;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故易发舌疮;火扰神明,故并见胸中烦热、夜寐不宁;阳明脉络荣于面,故面红舌赤;里无郁滞舌苔仍薄。后者常因嗜饮醇酒、过食辛辣煎炙厚味致胃肠积热,化火而成。因胃主纳降,若通降失常,胃热蕴结,火邪上蒸于舌而成疮,实火兼有实滞之征;故其口疮溃面较甚,伴口气臭秽,便秘,舌苔厚腻。治法亦不同,心火亢盛重在于清,可用川连、菖蒲煎服,有小便赤涩者须兼利尿以导热下行,方用导赤散加玄参、焦山栀、川连;胃火炽盛者宜清火解毒,泻热通便,方用凉膈散加减。

脾气虚夹热舌疮与血虚燥热舌疮:前者主要是中气虚,多因饮食失节、劳倦内伤而致耗损中气,虚热内生,故见舌疮,肢体倦怠,气短懒言,疮口下陷等中气虚乏之征,治疗应温养中气为主,即所谓“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麦冬五味子。后者应抓住其血虚(口干不欲饮,体倦乏力、舌淡脉细)与燥热(手足心热,咽喉不利,脉数)两个特点,治疗以养血为主,兼清燥热,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丹皮、麦冬、五味子、茯苓白术,或归脾汤加减。

肾阴虚舌疮与肾阳虚舌疮:久病体弱,劳伤过甚,或房室不节,均可造成肾阴或肾阳不足。肾阴不足者,阴精亏乏,相火偏盛,疮色多红赤,舌质亦红绛,常无苔而干,伴见耳鸣目眩、咽痛口干、腰瘦梦遗。肾阳虚者,封藏不固,无根之火浮游于上.症见疮色淡红,舌质淡,脉象沉迟,伴见面咣白,肢冷便溏,阳痿尿频。肾阴虚者应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肾阳虚者应湿补肾阳,镇摄浮游之火,内服黑锡丹或养正丹,外用吴茱萸捣烂醋调热敷足心。

肾阴虚舌疮与血虚燥热舌疮:前者虚在阴精亏乏,以耳鸣目眩,腰瘦梦遗为特点;后者虚在营血,以唇舌色淡,倦怠乏力为主征。前者之火系阴阳失衡,相火偏盛,故见咽痛口干、梦遗;后者之热是营血虚少,燥而生热,故眠差、手足心热、咽喉不利,二者之区别主要在此。

脾气虚夹热舌疮与肾阳虚舌疮:前者虚在中气,后者虚在肾阳。故中气虚者,四肢倦怠,气短懒言,而肾阳虚者,腰膝瘦软,阳痿尿频。前者之热乃中虚所生,故甘温可除;后者之火乃浮游之火,必补肾镇摄方可。

总之,舌疮一症,虚实皆有。实证者多由火盛,而以心火、胃火居多;虚证者多由阴血不足,而阳气虚者亦不乏所见。属实者宜清宜泻,属虚者宜滋宜补,当认清特点,明辨虚实,无犯实实虚虚之过。

【文献别录】

《证治准绳·口疮》:“心脉布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为口舌生疮,脾脉布舌下,若脾热生痰,热涎相搏,从相火上炎,亦生疮者尤多,二者之病诸寒凉荆皆可治,但有涎者兼取其涎。”

“夫火有虚实,因诸经原有热而动者谓之实,无热而动者谓之虚。实则正治,寒凉之剂是也,虚则从治,如此用温热是也。”

“圣济总录有谓元藏虚冷,上攻口疮者”。

《中国医学大辞典·舌祟》:“此证舌上生疮,吐出口外,上结黄靥,难以食物,宜用冰片一分,入蚌内,立化为水,以鹅翎敷扫患处,自愈。”

本页关键字:舌疮  心火上炎  胃火炽盛  脾气虚夹热  肾阴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舌上出血        下一篇:舌麻

>> 返回口腔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