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普遍获得更优质中医药服务
中医文化长廊、中医养生知识橱窗、古风弥漫的金字匾和镂花门、气势恢宏的浮雕群……在今天的重庆市长寿区,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不管走进区级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亦或村级卫生室,都能闻到浓浓的中医中药的馨香。
近年来,为全面提升中医中药发展水平,长寿区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以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载体,以创建三甲中医院为抓手,着力打造中医特色,普及中医适宜技术,营造中医文化氛围,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完善中医药基础设备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让百姓可以普遍获得更优质中医药服务保障。
重“保障”抓“龙头”发展水平更高
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龙头”的带动和引领,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寿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切实把中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并将中医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长寿区卫生计生委要求增设中医基层卫生科,配备专职干部负责全区中医药管理工作。
该区不断加大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区中医院硬件建设。2016年,该区还在19个基层医疗单位建设标准化中医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实现了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并完成223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对112个撤并村卫生室实施改造,购置和更新了必需的诊疗设备。
据了解,该区还将城镇职工医保在区中医院住院和特殊门诊治疗起付线由440元/次降低到200元/次;将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治疗起付线由300元/次,降低到100元/次;使用医疗保险范围内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城乡居民医保政策报销比例提高10%,切实让老百姓既享受了中医优质的服务,也得到了中医相关优惠政策带来的实惠。
为带动全区中药事业发展,长寿区坚持不懈地狠抓龙头建设。目前,该区中医院已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现拥有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479张,现有职工300余人,设有11个病区和20个临床及5个医技科室。
抓“提升”建“网络”服务能力更强
为了让广大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长寿区牢牢结合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区级医疗机构技术优势,加快发展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切实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
据了解,长寿区人民医院2010年创建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现在拥有一批中医副主任医师、中医主治医师、中医类别硕士毕业生和中医师,并开展了针灸、拔罐、穴位敷贴等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项目。
为有效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长寿区着力加强区级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单位中医药服务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例如,长寿区中医院与渡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万顺镇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定期派副高以上专家到基层进行指导,并支援资金、仪器设备,快速提高了帮扶对象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该区还组建了全市首支白求恩巡回医疗队,每月安排中医专家到农村和社区开展巡回医疗,对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教学查房,培训医护人员,解决疑难问题,对广大居民开展义务活动,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家庭诊治服务,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简便、价廉的优势,宣传了中医文化,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基层医疗单位和群众的欢迎。认真开展“名中医”进社区活动,组织名中医进社区、进农村指导中医药工作,坐诊、教学查房和培训。
壮“人才”铸“特色”中医氛围更浓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是关键。长寿区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中医药人才,着力壮大人才队伍,建设专科梯队。
中医姓“中”,只有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形成品牌,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长寿区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在已创建的2个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和3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基础上,遴选了一批专业基础好、人才队伍强、社会影响大、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的专科进行培育。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面启动西门分院肾病科、康复医学科、综合科、治未病中心建设。各基层医疗机构也在业务用房安排、人才引进培养、设施设备配备、专科项目安排、业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倾斜,重点打造了一批基层中医特色专科,促进了中医专科的较好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长寿区各级医疗机构采取义诊咨询、送医送药、健康讲座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介,结合健康墙报、健康宣传手册、橱窗、走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宣传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
目前,长寿区正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切实把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区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通过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成立创建领导小组,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全面统筹推进各项创建工作,让百姓普遍获得更优质中医药服务。
本页关键字:中医药服务 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 十三五规划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省市县乡镇联动提升四川资阳中医诊疗水平 下一篇:“健康咸阳·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