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仰山
作为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他以研究室、工作室为基地,以科研、临床为两翼,开设六个专科专病特色门诊,申请课题十余项,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石氏伤科理法方药体系,并有效运用于临床,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
石仰山,男,1931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师承(相当于本科)学历,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名誉院长。
1955年正式开业行医,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6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分别于1983年、1985年、1987年被上海市市政府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
在石仰山的率领下,石氏伤科以其研究室、工作室为基地,以科研、临床为两翼,不断地对石氏伤科历史渊源、学术理论、诊治特色、系列药品等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并以石氏伤科外用药之精华三色敷药的开发为突破口(已开发为石氏伤膏-现名复方紫荆消伤膏,国家三类外用新药),建立三个课题小组,开设六个专科专病特色门诊,申请课题十余项,同时特聘石氏其他代表性传承人施杞教授、石印玉教授等为顾问,开设专家门诊,成绩斐然。石仰山团队共有15人,拥有床位50张,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
石仰山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他强调伤科治疗内外并重,“十三科一理贯之”,以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的整体观指导伤科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石氏伤科理法方药体系,有效地运用于伤科临床实践。理论上,确立了石氏伤科“三十二字”治病思想,即“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诊治上,突出骨折损伤内治三期治疗、伤筋三辨理筋六则治疗、内伤病变定位定性治疗、陈伤劳损辩证求因治疗等。用药上,擅长气血兼顾、注重兼邪、突出痰瘀、内外并重,脾肾同治,治病求本。内服配伍强调君臣佐使,尤以药对运用而屡建奇功,外用之剂配伍讲究辛窜走窍之品,注重剂型改革,疗效颇著,先后研制出石氏伤膏(现名复方紫荆消伤膏,国家三类外用新药)、椎脉回春合剂、石氏接骨片等一系列名方验方。手法上,石氏认为“手法是医者用双手诊断和治疗损伤的一种方法”,并将手法运用于伤科疾病的诊断,比摸患处以了解伤情,诊断后以“稳而有劲、柔而灵活、细而正确”的手法要领施以治疗。石氏手法一般常以十二字决为用,即“拔、伸、捺、正、拽、搦、端、提、按、揉、摇、抖”。
石仰山先后带教邱德华、李浩钢、林定坤、苏海涛、丘青中等全国各地多位学术继承人。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12年被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石仰山先后编撰出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石筱山石仰山卷》、《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石筱山石仰山卷》、《石仰山谈软组织损伤》等多本专著,发表《伤科的辨证论治》、《关于筋骨和肝肾关系的理论探讨》、《骨质增生》、《骨折论治》、《牛蒡子汤在伤科中的应用》、《石氏理伤手法谈屑》、《石氏消散膏治疗网球肘临床观察》、《论损伤血瘀》、《伤科用药举要》、《中医伤科对骨质增生的认识和治疗》等论文50余篇。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石仰山先后主持完成多项课题研究,如“椎脉回春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骨密1号骨密2号脾肾同补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石氏伤膏’剂型改革及临床研究项目”,“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反应与修复关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其中一项科研成果(石氏伤膏)1999年获得卫生部三类新药批文,二项课题获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吴海霞
- 手麻手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肾气不足,肾合jjn助你解开健康密码
- 更年期睡眠不好怎么办,如何以“肾合胶囊”调和阳气不足,重获宁静梦境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