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技术的祖国医学理论原理
历代医家用来阐述眼与脏腑相互关系,并指导诊治眼病的两种学说(五轮、八廓),分别由五行、八卦说衍化而来。五轮指风轮、气轮、肉轮、血轮、水轮,是将眼划分为五个部位,分属于不同的脏腑,从而把眼局部与脏腑统一成为一个整体,用以说明眼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眼病的辨证论治。八廓是将白睛按八卦的部位划为八个不同的方位,而后各隶属于六腑、心包和命门。当眼睛发病时,可通过观察白睛呈现的血脉丝络的方位及其色泽、粗细、多寡等,为眼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五轮与八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故一般通称为五轮八廓。
早在《灵枢·大惑论》中:“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说明目是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是人体营卫、气血、精神、魂魄之所藏,十二经脉除肺、脾、肾、心包通过与其相表里的经脉间接与目发生联系外,其余八条经络均以眼为“集散之地”,所以眼与全身脏腑经脉气血均有密切关系。五轮在分属关系上,历代虽有差异,但大体是一致的,即胞睑属脾胃为肉轮,内外两眦属心和小肠为血轮,白睛属肺和大肠为气轮,黑睛属肝胆为风轮,瞳神属肾与膀胱为水轮,合称五轮。所谓轮者乃比喻眼睛圆而转动似车轮之意。五轮之说的实用价值是强调眼与脏腑密不可分,轮之有病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在临床上可通过观察各轮外显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的内蕴病变,因而对眼病的辨证深入了一步。
八廓指水廓、风廓、天廓、地廓、火廓、雷廓、泽廓、山廓。“廓”取城廓护卫之意,首见于宋元间的《秘传眼科龙木论》所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但无形又无位,即尚未配有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与八位(天、水、山、雷、风、火、地、泽)。直到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才为八廓配上了八卦与八位。明代以后,八廓在名称、配属和配位上,一直混乱无章,除天、风、火、地四廓说法一致外,其他均有分歧,特别是山廓就有五种不同的说法。至于八廓的部位在《世医得效方》、《银海精微》、《审视瑶函》、《医宗金鉴》、《银海指南》、《医学入门》六本书中也不相同。
八廓是对五轮的补充,以期更全面地将眼科各部和脏腑进行联系。在陈言的《了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首次提及八廓这一名称。在《仁斋直指方论》中亦载有八廓内容,还有了关泉、养化等八种廓名,并分别与小肠、三焦等脏腑联系,但此时尚处千有名无位的初级阶段。金元时期,祖国眼科医学随着整个祖国医学学术界的活跃,也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此时还出现了一批很有影响的眼科专著,如《银海精微》、现经考证多认为成书于元末,因道家称眼为“银海”,故有此名。书中强调“目为五脏之精华”,对五轮八廓学说非常重视。书中对五轮的名称、部位、脏腑归属三者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将五轮学说最终确定了下来,并为后世眼科所宗。书中还进一步发展了宋代眼科72证的说法,列举了80种不同的目疾,并逐一附图,以说明其病位、症状。同时也首次将五轮学说初步融于这80种目疾当中,用于分析病机.指导治疗。八廓理论的演变较五轮学说更为复杂,其眼部部位与脏腑分书,各书中记载差异很大。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将八廓在眼中划分出一定的部位,配属于相应的脏腑,并以八卦中天、水、山、雷、风、火、地、泽为八廓命名。《银海精微》则大体沿用《世医得效方》命名与脏腑方位配属,并有初步运用的例证。“天廓属大肠,传送,肺金,乾卦。火廓属心,抱阳,命门经,离卦。地廓属脾胃,水谷之海,坤卦。水廓属肾经,会阴,坎卦。山廓属胆经,清净,艮卦。风廓属肝经,养化,巽卦。雷廓属心,小肠经,关泉,震卦。泽廓属膀胱经,津液,兑卦。"(《银海精微·八廓图式》)
五轮八廓学说作为眼科独特的辨证理论,经多次演变后,最终于元代定型并运用于临床实践当中。尤其是五轮学说,已成为祖国医学目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沿用至今。
眼与脑的联系:脑为奇恒之府,脑由髓汇集而成,故名“髓海”,脑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集之处,眼与脑密切相连。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目门》中的“目形类丸瞳神居中面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说明眼通过经络与脑密切相连;“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目无所见......”说明目能视五色?是依赖髓海的滋养。可见眼与脑通过经络密切联系,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也可相互传变。
眼与脏腑的关系:“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目者肝之官也”、“心者五脏之精也,目者其窍也”、“五脏六腑之津液皆上渗于目”、“目者,五脏六腑之精气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论述了眼受五脏六腑精气濡养,精气不足则目不能视。
眼与经络的关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气上走与目而为睛”。具体经脉循行中,除脾、肺、肾、心包外,皆与目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由于阴阳表里相合,经脉相互连通,从而使眼与全身经脉相联系。
本页关键字:眼针技术 祖国医学 五轮 八廓 五轮八廓 五行 八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眼针技术的现代医学原理 下一篇:眼针技术的历史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