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针疗法
口针疗法,是针刺口腔粘膜上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脏腑通过经脉与口密切联系:足阳明经“环唇”,足厥阴经“环唇内”,手阳明经“挟口”,足阳明经“出挟口”,足阳明经别“出于口”,冲任之脉“络唇口”,督任二脉会于口。因此,五脏六腑之病变可通过口腔反应出来。针刺口腔粘膜上特定穴位,可以治疗脏腑疾病,也可治疗肢体疾患。
【操作方法】
一、穴位定位
1.上肢区域位于上颌侧切牙到第2磨牙及口腔前庭粘膜
(1)上臂穴:位于上颌左侧第2双尖牙与第1磨牙之间口腔粘膜。
(2)前臂穴:位于上颌左侧尖牙与第1双尖牙之间口腔前庭粘膜处。
2.下肢区域位于下颌下切牙到第3磨牙及口腔前庭粘膜处。
(1)坐骨神经穴:位于下颌左侧第1磨牙与第2磨牙之间牙龈下方粘膜处。
(2)大腿穴:位于下颌左侧第2双尖牙与第1磨牙之间齿龈下方口腔前庭粘膜处。
(3)膝关节穴:位于下颌左侧第1、2尖牙之间齿龈下方口腔前庭粘膜处。
(4)小腿穴:在下颌左侧尖牙与第1双尖牙之间齿龈下方口腔前庭粘膜处。
上述两区域的穴位分布,左右相同。
3.神经区位于上颌中切牙间齿龈上方口腔前庭粘膜处。
4.泌尿区位于上颌中切牙间齿龈上方固有口腔粘膜处。
5.消化区位于下颌左侧尖牙齿龈下方固有口腔粘膜处。
6.五脏区位于下颌右侧侧切牙齿龈下方固有口腔粘膜处。
7.眼及降压区位于上颌左侧侧切牙齿龈上方口腔前庭粘膜处。
8.腰部区位于上颌右侧侧切牙齿龈上方口腔前庭粘膜处。
9.皮肤区位于下颌左侧第1磨牙齿龈下方口腔前庭粘膜处。
二、取穴原则
1.对症取穴根据病症所在部位的对应区域选穴,如咳嗽,病位在肺,肺气不宣所致,取五脏区。
2.按部位取穴腰病取腰区,皮病取皮区,眼疾取眼区,头病取头区。
3.交叉取穴左侧有病取右侧穴位,右侧有病取左侧穴位。
三、操作——
常规消毒,选用30号1.7~5cm(0.5~1.5寸)毫针,让患者坐正,半张口,术者用无菌纱布垫在患者上、下唇部,以手指将两唇上下拉开,针刺时,针尖与口腔粘膜呈15。~30。,斜刺或平刺刺入口针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左右。拔针时,一手用纱布裹住捏住唇部,另一手拔出针,以防疼痛、出血。
【主治病症】
一、中风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坐骨神经痛
用口针疗法。取上肢区域、下肢区域、坐骨神经区。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肩臂疼痛、前臂肿痛、腰腿冷痛、膝关节痛、腓肠肌痉挛。
二、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落枕
用口针疗法。取神经区、头部区。
三、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
用口针疗法。取腰区。
【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口腔感染。
2.取穴要准,进针动作要轻缓,防止出血。
本页关键字:口针疗法 中风偏瘫 小儿麻痹后遗症 坐骨神经痛 面神经麻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