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技术的历史沿革
梅花针疗法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分不开的,对保障人民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梅花针刺法是在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这里所说的毛刺,是指浅剌皮肤,无伤筋肉以治疗皮肤麻木等疾病的方法。又言:“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这里所说“扬剌”即针刺表浅,操作时正中刺一针,左右上下各刺一针,用于治疗病变范围较大、病位较浅的寒痹。在“五刺”中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这里所说的半刺则以浅刺而疾出为特点。而“正内一”、“傍内四”则对梅花针的雏形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内经》不仅总结了梅花针的治疗经验,也为梅花针疗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素间·刺要论》中指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说明根据病情和部位的不同,在针刺治疗上就要有深刺及浅刺。这些记载为后世梅花针疗法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存的古代医学文献中,已找不到有关梅花针的治疗方法、治疗工具、治疗疾病的具体记载,一度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以后,梅花针这一散见于民间的独特疗法才重获新生。经过几代中医人的矢志努力,不断挖掘,反复实践,总结推广,终于使梅花针这一疗法的内容更加具体,理论体系更趋完善,临床应用不断创新,适应病种待续拓展,焕发出勃勃生机。著名的针灸大师和医学教育家承淡安在其《中国针灸学》中对皮肤针(梅花针为皮肤针之一)的叩打部位、治疗方法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初期,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把低压电流导入梅花针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被称为“电梅花针”,使梅花针疗法得到进一步改进与提高,使之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的效果尤佳。
本页关键字:梅花针 梅花针技术 半刺 浮刺 毛刺 电梅花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梅花针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下一篇:月经不调梅花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