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腹针疗法
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为盆腔炎。本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已婚生育年龄之妇女。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演变所致;或无明显急性发作史,起病缓慢,病情反复发作所致。当机体抵抗力弱时,可有急性发作。
其急性期以发热、腹痛、带下多为临床特征,与“带下病”、“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等病证相似;慢性期以腹痛包块、带下多、月经失洞、痛经、不孕为临床表现,故又属于“癥瘕”、“带下”、“痛经”、“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等病证范畴。
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结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
(1)湿热瘀结:湿热之邪内侵,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气血阻滞,湿热瘀血内结,缠绵日久不愈。
(2)气滞血瘀:七情内伤,脏气不宜,肝气郁结,或外感湿热之邪,余毒未清,滞留于冲任胞宫,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3)寒湿凝滞:素体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水湿不化,寒湿内结,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瘀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
(4)气虚血瘀:素体虚弱,或正气内伤,外邪侵袭,留驻于冲任,血行不畅,瘀血停聚;或久病不愈,瘀血内结,日久耗伤,正气亏乏,致气虚血瘀证。
慢性盆腔炎腹针疗法一
取穴:水分、气海、关元、曲骨、气旁(双)、气穴(双)、下风湿点(双)、外陵(双)、水道(双)。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根据从上至下、从中至旁的原则,逐次在所选穴位上快速进针,均用0.35mmx40mm毫针直刺,水分、气海、关元、曲骨均深刺,外陵、水道均中刺,气旁、气穴、下风湿点浅刺,进针后不行提插,轻微捻转,不要求有针感,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进针后3~5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依进针的顺序取针,取针时不行提插捻转。每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
本页关键字:慢性盆腔炎 腹针 腹针疗法 癥瘕 带下 痛经 腹痛 月经不调 不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其功能 下一篇:围绝经期综合征腹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