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针的处方配穴
杵针治病,是通过杵针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来进行的,因此,处方配穴在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处方配穴恰当与否,与杵针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临床上处方配穴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结合腧穴的功能、特性,严密组织,进行配穴处方,做到有方有法,灵活多变。
由于杵针治病范围广泛,腧穴繁多,一穴可治数病,一病可用数穴,初学者难以掌握,我们以脏腑经络为指导,按照“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经脉所过,主治所在”,“本经有病本经求,”“循经取穴”等原则,概括为以下几种配穴方法,既可分别运用,亦可合并处方。配穴多少,应按病情需要而定,一般以穴为宜。要做到配穴精当,首先要作到辨证准确。
一、八阵、河车路取穴法
即取病变脏腑相应的八阵穴和河车路穴,以治疗该脏腑的病变。例如心肺病变,取应身柱八阵、神道八阵和河车路大椎至至阳段,脾胃有病,取至阳八阵、中脘八阵、河车路至阳至命门段。
二、近部取穴法
近部取穴法,是根据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相邻部位的病证这一普遍规律提出来的。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例如鼻病取迎香;口齿取颊车、地仓;胃痛取中脘八阵、梁门;耳鸣耳聋取翳风、听宫、听会;头痛取天谷八阵、头维、上星、风池等。《灵枢厥病》说:“头痛……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内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耳鸣,取耳前动脉。”《百症赋》说:“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这些都是近部取穴的范围。
三、远部取穴法
远部取穴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来的,是在病痛较远的相应部位取穴。此法有以下几种取穴方式。
(一)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上是指腰以上,下是指腰以下,即病在上部则在下部取穴治疗,病在下部则在上部取穴治疗。例如头痛、鼻衄取涌泉、太冲治疗;胃脘痛、消化不良取足三里、公孙等穴治疗,即为上病下取;阴挺、脱肛、内脏下垂取百会八阵;腿足病取风府等,均为下病上取。正如《灵枢终始》所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二)左病右取,右病左取
左右是指身体左侧、右侧,即病在左侧取右侧穴位治疗,病在右侧取左侧穴位治疗。例左侧牙痛,取右侧合谷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斜者,病在左侧的取右侧穴位治疗,病在侧的取左侧穴位治疗。
(三)中病旁取,旁病中取
中是指躯干,旁是指四肢,就是病在躯干而在四肢取穴治疗,或病在四肢而取躯干穴位治疗。例如心、胸、胃病,取内关、公孙治疗;牙病取两合谷、内庭治疗;痛经病取两三阴交、合谷治疗;胁肋痛取两内关、阳陵泉治疗;此为中病旁取的方法。上肢病取风府治疗或风府八阵,大椎八阵治疗;下肢病取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治疗,此为旁病中取的方法。
(四)阴病取阳,阳病取阴
阴是指胸腹部和阴经,阳是指腰背部和阳经。根据阴阳、经络、气血交贯,脏腑腹背,血相应的关系,所以提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法则,也就是说六腑阳经病,取属阴腹募穴治疗,或五脏阴经病,取属阳的背俞穴治疗。亦即俞募配穴法或前后配穴法。例如泄泻、痢疾取天枢、神阙治疗;胃脘痛取中脘八阵、梁门治疗;闭取中极、石门八阵治,此为阳病取阴;咳嗽、胸满取身柱八阵、神道八阵、河车路椎至段(从大椎穴至至阳穴)治疗;遗精、阳痿取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河车路命强段(从命门穴至长强穴)治疗,此为阴病取阳。
四、随证取穴
随证取穴又叫对证取穴,或辨证取穴。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腧穴功能主治而提出的,它与近部取穴、远部取穴有所不同,近部和远部取穴都是以病痛部位为依据,但对于发热、自汗、盗汗、虚脱、失眠、多梦等全身症状,并不能完全概括,这些病证可采用随证取穴法。《难经四十五难》说:“腑会太仓,脏会季肋,筋会阳陵,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膻中。”这些腧穴都与某一方面的病证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以随证选取。例如气病的胸闷、气促等可取膻中八阵;血虚或慢性出血疾病取膈俞和膈俞相应的八阵穴和河车路;筋病可取阳陵泉等。又如外感发热取大椎八阵、合谷、曲池等穴以清热解表;昏迷急救取人中、内关、天谷八阵以醒脑开窍;阴虚发热,盗汗取阴郄、复溜以滋阴清热而止汗等,都属于随证取穴的范围。
本页关键字:杵针配穴 杵针处方 八阵取穴 河车路取穴 近部取穴 远部取穴 随证取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雪养生
- 服用药酒应注意些什么?
- 药酒与常用药物之间有些什么禁忌?
- 哪些疾病患者不可饮用药酒?
- 使用外用药酒应注意哪些事项?
- 药酒制作前应做哪些准备?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