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脐疗方
1方
【药物】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0克,炒莱菔子6克,炒鸡内金5克。
【制法】共研细末,加淀粉1~3克,用白开水调成稠糊状。
【用法】临睡前敷肚脐部,再用绷带固定,第2天早上取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乳食停滞加陈皮6克,酒大黄5克;脾湿困中加白扁豆10克,苡米10克;先天不足加人参3克,干姜5克,炙甘草6克:脾胃虚弱加党参10克,山药10克,白术6克;恶心呕吐加半夏6克,藿香6克,枳壳6克;大便稀溏加苍术10克,诃子6克。用于小儿厌食症。
【疗效】治疗122例,痊愈65例,显效34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4%。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中医杂志》。
2方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将上药用茶水调成丸填塞肚脐,外用万应膏贴封,敷药时为寅时(3~5时),连敷3天(如见皮肤起泡者勿用),一般1次见效,必要时连敷2次。用于小儿厌食症。
【验案】患者,男,3岁半,1988年5月就诊。食欲不振近1年。1年前曾患肺门淋巴结核,经抗痨等治疗仍见消瘦、纳差、乏力,但无明显咳嗽、盗汗之症。用上法治疗1次,食欲大增,后再敷脐1次。1年后追访,患儿一切正常。
【出处】《湖南中医杂志》。
3方
【药物】大黄、大白、白蔻、三仙、良姜、陈皮各等份。
【制法】粉碎过120目筛,用凡士林调配成膏状备用。
【用法】每次取莲子大药膏置于一块4.5厘米x4.5厘米橡皮膏中央,药膏对准脐心贴在脐上,四周粘牢,每次敷8~12小时,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最长为2疗程。用于小儿厌食症。
【疗效】治疗300例,痊愈263例,好转28例,无效9例。多数敷5次即食欲大增。
4方(脐敷化食丹)
【药物】山甲、鳖甲、内金、使君子、槟榔、麝香、红榆虫、枳壳、甘草。
【制法】山甲、内金、鳖甲砂炒醋炙,红榆虫瓦上焙干,诸药掺匀,粉碎为末加麝香过箩,蓖麻油少许调和,共为黄豆大药丸,重2.5克。将药丸放入2厘米x2厘米敷料中,中间为塑料薄膜,外层为橡皮胶布,约4厘米x4厘米,包好放入干燥处。
【用法】用温水将脐部洗净,擦干,敷化食丹,每3天更换1次,2次为1疗程。用于小儿厌食症。
【疗效】治疗200例,痊愈150例,显效30例,好转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6.5%。
【验案】患者,女,3岁。患儿自1岁半断奶后,食欲低下,继之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不爽,时汗出,易感冒。诊断为厌食症。给化食丹2粒,6天后食欲改善,伴发症减轻,第2个疗程后,食欲明显改善,有饥饿感,大便成形,日行1次。治疗2个疗程后停药。1个月后随访,饮食增加一倍,伴发症消失,精神爽。
【出处】《河南中医》。
5方(千层化积膏)
【制法】药量均为女七男八,黍米一小撮,制成膏药。
【用法】贴于脐部。用于小儿食积、乳积和厌食症。
【疗效】治疗40例,有效39例,无效1例。
【出处】《河北中医》。
6方
【药物】生山楂9克,陈皮6克,白术6克。
【制法】将上药共为细末。
【用法】填于患儿脐上,每日换药2次,连续3~5日。用于小儿厌食症。
【出处】《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7方
【药物】脾运膏1号(脾胃气虚型):党参、苍术、炒麦芽、焦山楂、鸡内金、砂仁、槟榔、香附(按10:10:9:9:5:6:5:6比例配药)。
脾运膏2号(脾胃不和型):苍术、厚朴、炒麦芽、焦山楂、鸡内金、砂仁、槟榔、香附(按10:9:9:9:5:6:5:6比例配药)。
【制法】先将药物筛选、洗净、低温烘干、称重,研细末过80目筛,混匀,封口塑料袋分装,经环氧乙烷灭菌后,装瓶密封备用。
【用法】用时将药末(2.5克/袋)加甘油醋(1:3)混合液(5毫升/瓶)调配制成糊状,置于“天源牌”自粘性压敏胶敷料中心(规格7厘米x9厘米,中央带木浆纤维,由天津药检所提供),敷于脐部12小时/天(晚10时至次日上午10时),连用6天,停药2天,再重复用药6天,合计14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出处】《中医外治杂志》。
8方
【制法】粉碎加工为极细的粉末,用特制透皮吸收促进剂,提炼精制成膏状。
【用法】取药膏如桐子大,敷于肚脐,外用透气胶布固定,每日1次,1次12小时,7~10天为1个疗程。
【出处】《中医儿科杂志》。
9方
【制法】研磨成粉状。
【用法】配以米醋调制成糊状,涂敷于脐部,用伤湿止痛膏固定,保留6~8小时。
【出处】《护理学杂志》。
本页关键字:小儿厌食症 脐疗方 炒神曲 枳实 大黄 《山东中医杂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