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砭石 --> 砭疗方法 --> 砭石疗法 “开泻”不耗正气

砭石疗法 “开泻”不耗正气

砭石疗法的“开泻”作用要小得多,经过一定时间的手法操作,体表局部会泛红,但不会有紫红色的痧点出现,人感到的也是舒适的温热、轻松感,而非疼痛。

砭石,也称针石,是石器时代产生的一种治疗工具,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石疗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将砭与针、灸、药、按、跷并列为中医五大医术。

“泗滨浮石”源自于《尚书》“海、岱、淮……惟徐州厥贡泗滨浮磬。”1978年在山东古墓发现“编磬”,并在泗水流域找到制“磬”的泗滨浮石。经大量科研与临床试验,医学界专家认定“泗滨浮石”是制磬的石材,也是制砭的最佳石料。

砭术有十六法“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扭、旋、振、拔、温、凉、闻、挝”。《五十二病方》中有“燔小隋(楕)石,淬中,以熨”之语,说明砭石在上古可用于按摩和热熨。梁代金息候《砭经》记载朋球形砭石,先用水温法、火煨法或藏身法加热,然后用以抗炎熨人体。

砭石疗法不耗正气

刮痧的直接作用是“开泻”,即把体内瘀滞的病邪或气血由经穴或一定部位引出体表,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也就是说,体内气血在刮痧的作用下,其运动方向是由“内”直接至“外”开泻于体表,产生排邪气、通经络之效,作用之后可在操作处见到明显的紫红色成团斑点,即所谓“出痧”。这一方法可以说是选择了最短和直接的祛邪“路线”,但作用方式较为猛烈,虽疗效迅速,但对体内正气的“损耗”相对较大,疼痛感也较明显。

相比之下,砭石疗法的“开泻”作用要小得多,经过一定时间的手法操作,体表局部会泛红,但不会有紫红色的痧点出现,人感到的也是舒适的温热、轻松感,而非疼痛。这说明,砭石疗法主要不是通过驱邪出于体表,而是通过温经通脉的作用“推动”气血循经运行,调和营卫,改善局部与整体之间失调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病的目的,这一方式较为缓和,作为外治法,砭石疗法不损耗人体正气,疼痛感很小或没有。

砭石疗法适合哪些人

现代实用砭石疗法分三类“感应疗法、温度疗法、砭石手法”。陈兴华介绍,感应疗法中红外感应疗法是最基本的砭石疗法。温度疗法中温法有散寒活血作用,主要针对脏腑虚证及经络的风寒湿三气夹杂的痹证或虚证;而凉法主要治疗实热之证,在治疗腹水、腿部水肿、脊椎间盘脱出急性充血期可凉敷。砭石手法分为摩擦、摆动、挤压、叩击、振动、拔动共六类手法,主要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健脾和胃、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温助阳气,养筋荣脉适用于慢性神经肌肉病变所致气血亏耗、不荣筋脉等病证,如中风后遗症、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元疾病等。

宣导气血,疏通经络适用于治疗气血阻滞、经络不通为主证的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及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痛证等。

逐寒祛湿,消痹止痛砭石按摩、温熨经络,可使周身通泰、祛寒排邪,适用于风湿类疾病。

祛瘀止痛、清热消肿砭石远红外线作用,改善血循环,适用于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及碰撞、扭挫伤等。

潜阳安神、止悸定惊砭石有重镇沉降之性,部分患者外治有安神定惊之效。

注意事项

1.一般建议几种手法并用,实行双向调节。

2.头部及心脏附近禁用叩法、振法;孕妇腹部、内伤、内出血者禁用;老弱患者不宜用凉法;温度适中、防烫伤,力度要适中、均匀。

3.在砭石疗法前后喝一杯温开水,注意保暖、防风。治疗后短时间内不宜洗澡。

本页关键字:砭石疗法  开泻  砭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砭石疗法手法大全        下一篇:

>> 返回砭疗方法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