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药物贴敷疗法
中风是指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一
贴敷部位:神阙穴(图一)。
制备方法:上药共压细粉。
操作规程:以蜂蜜调膏涂脐中神阙穴,常规法固定。
操作间隔:每日一次。
主治:中风。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二
贴敷部位:神阙穴(图一)。
制备方法:将上药混合共研为细末。
操作规程:用水调和成膏状,敷于脐内盖以纱布,外用胶布固定。
操作间隔:每3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中风。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三
贴敷部位:涌泉穴(图11三)。
药物组成:广地龙20g,川芎、红花、石菖蒲、羌活各12g,薄荷8g,桃仁、冰片各3g。
制备方法:将上药研为细末,用凡士林适量调拌成糊膏状。
操作规程:均匀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上,用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1次。
主治:中风后遗症。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四
贴敷部位:神阙穴(图一)。
制备方法:上药共研细末。
操作规程:用水调敷,贴敷于脐中。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一次。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闭,神志不清。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五
贴敷部位:神阙穴(图一)。
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鸡血藤各20g,丝瓜络30g,白酒、陈醋各适量。
制备方法:将方中前3味药共碾成细末,加入白酒和陈醋调成膏状。
操作规程:敷于患者脐部,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1次。
主治:中风热毒壅盛。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六
贴敷部位:涌泉、阳陵泉、足三里、曲池、合谷(图三11、图四13、图五14、图七17)。
制备方法:以上诸药粉碎研为细末。每用1.5g药末,用葱汁调和成膏状,制成如5分硬币大的圆饼数枚备用。
操作规程:贴敷时根据病情将药饼分别贴于涌泉、阳陵泉、足三里、曲池、合谷等腧穴,上盖纱布,胶布固定。再取温水一盆,将敷灸药饼一侧的足浸泡在水内,微取自汗出,除去药饼。
操作间隔:每3日贴洗1次,病愈为止。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七
贴敷部位:神阙穴(图一)。
药物组成:黄芪、羌活、威灵仙各90g,乳香、没药各40g,肉桂10g。
制备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操作规程:每次取6g,用醋或黄酒调成糊状,于每晚睡前,先洗净脐窝,再将药糊敷入脐中,用风湿膏固定。可用热水袋热敷(勿过烫)。
操作间隔:次夜如法换药,1周后改隔日换药1次。
主治:中风(脑梗死)。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八
贴敷部位:局部。
制备方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操作规程:取上药敷于患局部皮肤(左歪敷右侧,右歪敷左侧),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1次。
主治:中风引起的口眼?斜。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九
药物组成:巴豆仁、麻黄各50g,杏仁30g,肉桂、甘草各15g。
制备方法: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操作规程:取本药散45g,以白酒调和成厚膏状,做成3个药饼,分贴于膻中、心俞(双)穴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另外,再取生姜切蒲片贴在神阙穴上(肚脐),加艾灶如绿豆大点燃灸之,灸至患者苏醒为止。
主治:中风闭证。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十
贴敷部位:患侧足心涌泉穴(图三)。
药物组成:马钱子、蔓荆子各30g,黄脐50g,红花、桃仁、穿山甲各9g。
制备方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操作规程:取本药散40g,以白酒或清水适量调和成膏状,敷于患侧足心涌泉穴,外加包扎固定。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1次。
主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或偏瘫。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十一
贴敷部位:听会穴(图六)。
药物组成:牙皂角、吴茱萸、白胡椒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药研为细末。
操作规程:用时将药末撒于橡皮膏上,贴在耳前听会穴,向左歪贴右侧,向右歪贴左侧。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1次。
主治:中风口眼歪斜。
中风药物贴敷疗法十二
贴敷部位:选取健侧穴位,若双侧瘫痪则取两侧穴位。健侧取上肢穴位:肩髃、臑腧、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健侧下肢穴:环跳、风市、伏兔、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图四13、图五14、图七17~图十二22)。
药物组成:肉桂、附子、血竭、干姜、三七、丹参、川芎、当归等中药组成,以上中药各50g。
制备方法:以上中药搅匀后打成粉末状,再用姜汁煎熬搅拌成膏状。
操作规程:将适量药放于所选穴位上,再用伤湿止痛膏外固定。
操作间隔:2~3天换药,连续治疗2个月。
主治:中风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