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中药材按原则合理施肥

中药材按原则合理施肥

中草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矿质营养,主要从土壤中获得。植物体内约有70多种营养元素。其中碳、氢、氧、氮、磷、钾、钙、镁、铁、硫等元素含量较大,称为大量元素。

一、中草药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

中草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矿质营养,主要从土壤中获得。植物体内约有70多种营养元素。其中碳、氢、氧、氮、磷、钾、钙、镁、铁、硫等元素含量较大,称为大量元素。而硼、铂、锌、铜、锰等元素含量甚微,称为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虽然含量多少不一,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在大量元素中,碳、氮、氧可从空气和水中取得,一般可以满足需要。植物需要氮、磷、钾的量较大,它们被称为肥料三要素,往往需要通过施肥来补充。微量元素因为植物需要量很少,一般土壤都能满足需要,只有少数土壤需要补施。现将几种主要营养的功效简述如下:

1、氮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又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植物新陈代谢有关的酶、维生素、叶绿素及核酸等不可缺少的成分。氮对植物体内生物碱,甙类和维生素等,特别是生物碱的形成与积累起着重要作用。氮素缺乏将影响药材的品质。但过多时蛋白质含量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碳、氮比例失调容易造成茎叶徒长,发生倒伏,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对全草类和叶类中草药,特别是含生物碱类中草药,如颠茄、藿香等适当增施氮肥,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2、磷 磷是核酸、激素和磷脂的主要组成成分。磷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提早开花结果,提高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和品质,增强植物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植物缺磷时,代谢作用受到抑制,叶片瘦小,呈暗绿色,缺乏光泽;严重时叶边缘呈红紫色或铜青色斑点,植物生长发育迟缓,产量低,质量差。对于五味子沙苑子、决明等果实、种子类药用植物,增施磷肥可提高种子的产量和品质,特别是种子田增施磷肥,能使种子积累多量激素,有利苗期生长。

3、钾 钾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过程,绝大部分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少量被吸附在原生质表面,微量呈不可代换态存在于原生质的线粒体中。钾能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增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运转和贮藏;钾还能增强气孔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氮的吸收,强化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蛋白质的合成;对于含淀粉、糖、蛋白质较多的中草药,增施钾肥能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钾还能促进维管束的发育,使厚角组织增厚,韧皮束变粗,使茎干坚韧,抗倒伏,抗病虫害。此外,钾还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抗寒和抗旱能力。对人参党参黄连西洋参等根类药用植物增施钾肥可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

4、硼 硼能促进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改善糖类代谢,促进有机质的积累。同时,硼还能增强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促进根系发育。缺硼时,根系发育不良,根瘤菌固氮能力降低,花的受精率降低。

5、钼 钼与生物固氮作用有密切关系,根瘤菌和自生固氮过程中均需微量的钼。钼又是硝酸还原酶的成分,能促进植物体内硝态氮还原为铵态氮。

6、锌 锌能促进植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促进呼吸作用和生长素的形成。缺锌时,由于抑制去氢酶的活性,影响碳酸酐酶的组成和生长素的形成,使呼吸作用减弱,生长受到抑制。

7、铜 铜是植物体内氧化酶的组成成分,能提高呼吸强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并能增强抗病害的能力。缺铜时叶绿素减少,发生缺绿病。

8、锰 锰也是植物体内许多氧化酶的成分,它对氧化还原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并能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殖器官发育,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以利光合作用。同时锰还可以提高植物越冬性,及抗倒伏能力。缺锰时叶脉失绿,并出现斑点。

9、铁 铁是形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铁时嫩叶表面呈现失绿症状。

二、 肥料种类、性质及使用方法

肥料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农家肥料,二是化学肥料 (无机肥料)。农家肥料一般都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以及其他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所以叫完全肥料。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需经过土壤微生物慢慢的分解,才能为植物利用,所以又叫迟效性肥料。化学肥料施下后,可以很快为植物吸收,所以又叫速效性肥料。

一、有机肥料 包括人粪尿、厩肥、堆肥、饼肥、绿肥以及各种土杂肥等。这些肥料来源丰富,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源。常用有机肥的种类、成分、性质及施用要点如表2-1。

二、无机肥料 其特点是不含有机质,肥料成分浓厚,大部分是工业产品,主要成分能溶于水或是容易变成植物能吸收的成分。按所含的主要养分不同可分为氮、磷、钾等几种。为了提高无机肥料的利用率,近年来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料混合做成颗粒状肥料施用,这种肥料称颗粒肥料。

三、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锰、锌、铜、钼等。植物对其需要量虽少,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在某些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上施用相应的微量元素肥料,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此类肥料多用作种肥和根外追肥,在不妨碍肥效和药效的原则下,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将肥料与农药混合喷施。种肥多用于浸种。使用此类肥料都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浓度和用量始能奏效,几种微量元素肥料的养分含量,性质和使用方法详如表2-3。

四、腐殖酸肥料 腐殖酸肥料是新发展起来的肥料。腐殖酸是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泥煤和褐煤中。以含腐殖酸的自然资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或某些微量元素的肥料,统称腐殖酸肥料,简称腐肥。它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新型肥料。这类肥料肥源丰富,制作简便,投资少,收效大,很有发展前途。

腐肥目前主要有:腐殖酸铵、腐殖酸磷、腐殖酸钾、腐殖酸钠、腐殖酸钙和腐殖酸氮磷等。它们具备农家肥的多种功能,又兼有化肥的某些特点。

五、细菌肥料 利用能改善植物营养状况的微生物制成的肥料,称为微生物肥料。它是通过微生物的活动,把土壤和空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营养元素,变为植物可吸收的养料。此类肥料具有用量小、成本低、无副作用、效果好的优点。

1、根瘤菌剂 根瘤菌剂是由根瘤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剂。施入土壤中后,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在根部形成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营养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种类不同,与豆科植物共生具有选择性。在使用时,必须选用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剂。一般用作种肥,每千克菌剂可拌2.7公顷地用的种子。

2、固氮菌剂 固氮菌剂是培养好气性的自生固氮菌的生物制剂。它能直接将大气中游离氮素转变为化合态的氮,供植物吸收利用。自生固氮菌在土壤中固氮能力的强弱,常受到土壤湿度、酸碱度和有机质等各种条件的影响。试验表明,固氮菌只有在土壤有机质丰富、酸碱反应中性、湿度适宜等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固氮作用。固氮菌剂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一般每公顷施基肥用量75千克,追肥每公顷30千克左右,拌种每公顷只需15千克。

3、5406抗生菌肥 5406抗生菌肥是把细黄放线菌混合在堆肥中制成的。细黄放线菌可把土壤中不能被植物吸收的氮、磷等元素,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的养分。同时,它还能分泌激素和抗菌素,刺激根部使根系发达,并抑制病菌滋长。它可用作基肥、追肥,每公顷用量2250~3000千克,也可用作拌种、浸种、浸根、能防治植物病害,促进植物早生快发,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它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效果好,但勿与波尔多液等杀菌剂混合使用。

4、美地那 (Medina) 生物要素肥料 它是美国生产的生物系列肥料,包括美地那土壤活化剂、腐殖酸和植物营养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肥临字117号许可在中国经销的产品。它是包括由好氧微生物组成的生物制剂,其作用可改良土壤结构、疏松和熟化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加速植物残茬的分解,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199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试验站用美地那活化剂与腐殖酸混合施用加喷营养液,结果使籽棉增产24.6%。土壤活化剂:腐殖酸:营养液=1:3:1,总用量是每公顷15千克。

三、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能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药材的产量、质量。施肥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施肥目的,相反会危害药用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造成植物死亡。施肥应根据植物不同发育期、肥料种类、数量的要求,根据土壤中养分的供应状况,以及肥料的性质等进行。同时,要把施肥和改土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为稳产、高产创造条件。

一、中草药植物对肥料的吸收 植物根部吸收肥料,一方面要使肥料变成无机盐,溶解于水;另一方面要靠根的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在土壤干旱时,施肥结合灌水和松土使根部呼吸作用旺盛,能增强根系对肥料的吸收能力。

由于根对盐类的阴、阳离子吸收量不同,能影响土壤的酸碱度。如施用硫酸铵后,植物吸收铵离子比硫酸根离子多,硫酸根离子留在土壤溶液里,增加土壤的酸度,所以硫酸铵称为生理酸性肥料。施用硝酸钠的情况则相反,因为植物吸收多量硝酸根离子而钠离子留在土壤溶液里与碳酸根离子形成重碳酸钠,使土壤碱性增大,所以硝酸钠称为生理碱性肥料。

二、施肥的原则

1、以农家肥为主,农、化肥配合 其意义:一是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使用化肥,能够取两者之长补两者之短,缓急相济,不断提高土壤供肥的能力。二是能提高化肥利用率,克服单纯施用化肥的副作用。

2、以基肥为主,配合施用迫肥和种肥 施用基肥,能长期为药用植物提供主要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基肥用量要大,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一半以上;要以长效的有机肥料为主,配合施用化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植物幼苗期或某一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还应施用种肥和追肥。种肥要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和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速效化肥。追肥也多用速效肥料。

3、以氮肥为主,磷、钾肥配合施用 在植物体内,氮的总量约为干物质的0.3%~0.5%,磷的总量次之,钾则更少。植物对氮的吸收量一般较多,

本页关键字:中药材按原则合理施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春季搞好中药材管理        下一篇:中药材灌溉排水习性区别对待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