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中药是中国人民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大部分来源于植物和动物,自然资源丰富,常用药材历来多取之于野生资源。

中药是中国人民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大部分来源于植物和动物,自然资源丰富,常用药材历来多取之于野生资源。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中药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同时品种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在充分利用野生药材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加强人工栽培,以扩大药源,保障供给,就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

在既往的40年中,中药材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栽培生产,规模巨大,成绩斐然。实践证明,栽培药用植物,不仅可以大大增加药材产量,对部分药材还有改善品种,提高质量的作用。

中药栽培学是一个新学科,学术内涵十分丰富。研究和发展中药栽培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中国栽培药用植物,从药食同源观点而言,已有相当长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交通后,曾从国外陆续引进红蓝花、胡荽、安石榴、胡麻、胡桃、大蒜、苜蓿等既供食用,又可入药的各种植物到国内栽培。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述。栀、茜在古时常作染料,姜、韭则为日常食物,但四者皆供药用,反映了这些可获厚利的药食兼用的植物,早就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栽培。此外,《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古农书,记述各类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经验尤为详备,包括谷物、果蔬、竹木、花卉,以及桑麻棉葛之类,其中药食同用者也很多。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6世纪以前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更为系统全面,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到了隋代还出现了中药栽培专著,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种植药法》、《种神芝》各一卷,但两书均己亡佚作无存。

唐初,国家曾在京师建立药园一所,用以栽培各种药物,占地三百亩。药园隶属于主管医疗和医学教育的太医署,并设置药园师职务,负责“以时种莳,收采诸药”,同时培训种植药材的专业技术人才。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翼方》中则扼要介绍了枸杞牛膝、合欢、车前子黄精牛蒡商陆、五加、甘菊、地黄等近20种常用中药种植方法。

北宋嘉祐年间,本草学家苏颂著有《本草图经》,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重要本草著作。书中除详述每一药物的产地、生长环境、药材形态、品种鉴别及其他相关内容外,对部分药物亦同时简介其栽培要点,或提示某药为人家园圃所种,某药在某地多种之。四川自古为中药重要产区,不仅品种众多,名优特产道地药材也不少,附子即是其中之一。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彰明知县杨天惠,通过对该县附子生产实际的考察,写出调查报告性质的《彰明附子记》一文,比较系统地叙述了该县种植附子的具体地域、面积、产量,以及有关耕作、播种、管理、收采加工、品质鉴定等成套经验。

元明及清,农书著作较多,如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群芳谱》;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等,继续记载着有关药用植物的栽培内容,有的书还将药物栽培列为专卷,如《农桑辑要》列有“药草”门,《群芳谱》则列有“药谱”,表明对药用植物栽培的重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也记述了约180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其中部分可能是从老农老圃实地采访得来的。清代赵学敏、赵楷兄弟皆为医药学家,他们在所居养素园中曾 “区地一畦为栽药圃”。赵楷著有《百草镜》8卷,书中收载之药,有的即是他在养素园亲手莳栽的品种。赵学敏撰著《本草纲目拾遗》时,曾选用《百草镜》资料。他说:“草药为类最广,诸家所传亦不一其说,余终未敢深信,《百草镜》中收之最详。兹集间登一二者,以曾种园圃中试验。”说明养素园所栽的多为民间药,其栽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药用植物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药用植物叶面追肥有讲究        下一篇:2010年宜种中药材品种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