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图谱 --> 中药图谱 --> 半枝莲

半枝莲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开花时采收,去根,鲜用或晒干。

半枝莲

【出处】《江苏植药志》

【拼音名】 Bàn Zhī Lián

【别名】通经草、紫连草、并头草(《南京民间药草》),牙刷草(《江苏植药志》),小韩信草、水韩信(《广西药植图志》),小耳挖草(《南宁市药物志》),溪边黄芩、金挖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野夏枯草、方草儿、半向花、半面花、偏头草、四方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耳挖草(《广西中草药》),小号向天盏、虎咬红、再生草(《福建中草药》),赶山鞭(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狭叶向天盏(福建《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开花时采收,去根,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半枝莲,又名:狄叶韩信草。

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直立,四棱形,高15~50厘米。叶对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7~32毫米,宽4~15毫米,基部截形或心脏形,先端钝形,边缘具疏锯齿;茎下部的叶有短柄,顶端的叶近于无柄。花轮有花2朵并生,集成顶生和腋生的偏侧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上面及边缘有毛,背面无毛;花柄长1~15毫米,密被粘液性的短柔毛;花萼钟形,顶端2唇裂,在花萼管一边的背部常附有盾片;花冠浅蓝紫色,管状,顶端2唇裂,上唇盔状、3裂,两侧裂片齿形,中间裂片圆形,下唇肾形;雄蕊4,2强,不伸出;子房4裂,花柱完全着生在子房底部,顶端2裂。小坚果球形,横生,有弯曲的柄。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池沼边、田边或路旁潮湿处。分布江苏、广西、广东、四川、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台湾、河南等地。产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叶片多已脱落,为带有花穗的茎与枝,长15~25厘米,四棱形,表面黄绿色或紫棕色,光滑,质柔软,折断面纤维状,中空;残留的叶片深黄绿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而易脱落;花穗着生在枝端,黄绿色。臭微弱,味微咸苦。

【化学成份】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甾体。

【药理作用】用美蓝试管法筛选试验,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细胞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于细胞呼吸器法筛选实验,对上述白血病血细胞的抑制率大于75%。

【性味】

辛,平。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辛微腥,性平,无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辛微苦,无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

①《南京民间药草》:"破血通经。"

②《广西药植图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伤,血痢。"

③《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治跌打,刀伤,疮疡。"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祛风,散血,行气,利水,通络,破瘀,止痛。内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癌见到改善症状的效果;阑尾炎,肝炎。"

⑥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血虚者不宜,孕妇慎服。

【附方】

①治吐血、咯血:鲜狭叶韩信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少许,炖热温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②治尿道炎,小便尿血疼痛:鲜狭叶韩信草一两,洗净,煎汤,调冰糖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③治热性血痢:小韩信草二两,煎服。(《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痢疾:鲜狭叶韩信草三至五两,捣烂绞汁服;或干全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半枝莲  半枝莲图  通经草  紫连草  吐血  衄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斑嘴鸭        下一篇:友水龙骨

>> 返回中药图谱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