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的炮制方法
牛蒡子又名恶实、鼠黏子、大力子。戟《名医别录》。系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炮制方法】1.牛蒡子《博济方》:“杵为细末。”《局方》:“要净拣,勿令有杂子,别捣如粉。”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牛蒡子《食疗本草》:“炒令熟,杵为细末。”现行,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有爆裂声,略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3.酒蒸牛蒡子《雷公炮炙论》:“凡使,采之净拣,勿令有杂子,然后用酒拌蒸,待上存薄白霜重出,却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
【饮片性状】牛蒡子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果皮较硬,富油性。味苦微辛而稍麻舌。炒牛蒡子微鼓起,深灰色,微有光泽,略具香气。
【质量要求】牛蒡子总灰分不得超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2.o%。含牛蒡子苷(C27H34O11)不得少于5.0%。
【炮制作用】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能。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可用于风温初起,痄腮肿痛,痈毒疮疡。如治温病初起的银翘散(《温病条辨》):用于痄腮肿痛的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用于疮疡,乳痈初起,症见寒热的荆芥牛蒡汤(《医宗金鉴》)。炒后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宜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如治麻疹透发不畅的宣毒发表汤(《医宗金鉴》);治咽喉肿痛的清咽利膈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炒后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
【炮制研究】唐代《食疗本草》开始炒用。宋代《局方》增加了爁制、洒拌蒸。金元时代《儒门事亲》有烧存性等法。明代炮制方法较多,《普济方》有去油、焙黄;《证治准绳》有水煮晒干炒香;《外科启玄》有酥炙;《景岳全书》有蒸制:《医宗必读》有酒炒等方法。清代基本同前法。
本页关键字:牛蒡子的炮制方法 牛蒡子 恶实 鼠黏子 大力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