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因
5.转化性
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如感受风寒之邪,初起多表现为风寒表证,但也可以入里化热而转变为里热证等。故《温热经纬·卷三》指出:“六气之邪有阴阳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之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病邪的转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多与体质和邪郁有关。一般来说,阴虚阳盛体质,感邪后易于化热、化燥;阳虚阴盛体质,感邪后易于化寒、化湿。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转化,并不是六淫中一种邪气变成了另一种邪气,而是邪气所致疾病的证候性质随体质、治疗等因素的转化,表现出的病证特征与最初感受之邪所致病证的性质有所不同。六淫邪气侵入人体,多在感邪之后,很快就发病;但也有不立即致病,而是郁伏于体内,在适当的时节发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可称此为六淫的“郁发性”。另外,在人体病理变化过程中,由于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可以导致类似风、寒、湿、燥、火致病特性的病理反应,但并非六淫外感所致,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的范围,故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即“内生五邪”,以便与外感病因相区别。有关“内生五邪”的内容,将在病机一章中予以介绍。
(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寒、暑、湿、燥、火(热)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根据其性质及致病特点,又可以将其划分为阴邪、阳邪两大类,即风、暑、火、燥为阳邪,寒、湿为阴邪。
1.风邪
凡致病具有自然界风之善动不居、轻扬开泄、向上向外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疾病,称为外风病。自然界的风是气温和气压变化引起大气流动形成的,其流动性大,变化多端,无孔不入,穿透性强,易向上、向外扩散。风为春季的主气,故风邪引起的疾病以春季为多,但又终岁常在,不限于春季,其他季节也可有风邪为病。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致病常侵袭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属阳的部位。如风邪上扰头面,可见头项强痛、口眼歪喎等症。肺为脏腑之盖,外合皮毛,风邪外袭,常伤于肺,使肺气不宣,而见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症。风邪客于肌表,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风邪袭于阳经及背部,则见腰背疼痛等症。风性开泄,是指风邪具有疏通、透泄之性,故风邪侵袭肌表,使腠理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性质,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则属于风邪偏盛的表现,称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迅速、变幻无常的特点。如小儿风水病,初起仅有表证,但短时间内即可见头面一身悉肿。又如荨麻疹,中医认为是风邪所致,正是因为其具有发作无常,瘙痒不已,小如麻粒丘疹,大如豆瓣,甚则融合成片,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总之,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性疾病,通常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病位不定等特点。
(3)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眩晕、震颤、
上一篇:病因 下一篇: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