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体质的因素
4.地理因素
不同地区或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壳的物理性状,地球的化学成分、物产及气候条件等特征。这些特征影响着不同地域人群的饮食结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社会民俗等,从而制约着不同地域生存的不同群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代谢方式和心理行为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人类具有能动的适应性。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不同,人类各自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条件相协调的自我调节机制和适应方式,从而产生并形成了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体质特征。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指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也曾讨论过不同地域的人所表现出的体质差异,指出东方“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西方“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在内”。一般而言,北方人形体多壮实,多阳虚 (脏寒),腠理偏致密;东南之人多体型瘦弱,多阴虚湿热,腠理偏疏松;滨海临湖之人,多湿多痰。
从现代医学地理学的角度看,地球在自身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由于人类及生物体内的元素丰度曲线与地壳元素丰度曲线是一致的,因此,地壳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了全球各地区人类和生物生态的明显地区性差异,而且,由于某些元素的过剩或缺乏,在一些地区还导致了许多地方性疾病和某些疾病的高发现象。如水质硬度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相关,一般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在软水地区比硬水地区高。
5.其他因素
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对体质有明显的影响。由于饮食物各有不同成分或性味特点,因此,长期的饮食习惯和固定的膳食品种质量,久而久之可因体内某些成分的增减等变化而影响体质。如饮食不足,影响气血的化生,可使体质虚弱。饮食偏嗜,使体内某种物质缺乏或过多,可影响脏腑功能活动和精、气、血、津液的代谢,甚则成为导致某些疾病的原因。如嗜食肥甘厚味可助湿生痰,形成形胖湿腻质;嗜食辛辣则易化火伤阴,形成阴虚火旺质;过食生冷寒凉则会损伤脾胃阳气,有可能形成迟冷质。合理的膳食结构,科学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营养水平,则可使气血旺盛,体质强壮。适度的劳作或形体锻炼,可使气机通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活动旺盛而体质健壮。过于安逸,则可使气血流行不畅,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而使体质下降,或形成痰瘀体质。如
上一篇:体质分类 下一篇: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