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除湿丁公藤
丁公藤又名麻辣子,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及光叶丁公藤的藤茎。生于山地密林、路旁灌丛中,或攀援于树上,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丁公藤又名麻辣子,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及光叶丁公藤的藤茎。生于山地密林、路旁灌丛中,或攀援于树上,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药材为外皮灰黄、灰褐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纵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栓皮呈薄片状剥落,质坚硬,气微,味淡。炮制:将干药100斤切碎,水浸过面,加生盐5千克浸泡24小时,捞起后加水再浸过面,用生甘草3斤煮汁加入,浸24小时,捞起隔水蒸4小时,晒干备用。
现代研究认为丁公藤含包公藤甲素、乙素、丙素、东莨菪苷等。药理证实有抗炎、促进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收缩子宫、缩瞳等作用。其茎、根有毒,服用不当常引起中毒,症状为出汗不止、四肢麻痹等。如中毒较轻,可用甘草、蜂蜜内服解毒和温水洗手处理。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载丁公藤:“解表发汗,驱风湿,除痹痛,消肿止痛。”其性味辛,温,有小毒。功能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等。凡虚弱者及孕妇忌服。用法内服煎汤,3~6克;或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临床报道用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原生药5克),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日1~2次。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病,效果显著。治风湿骨痛及神经痛:用丁公藤为主药的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外搽患处,每日3次,有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作用;治青光眼:用丁公藤总提取物和丁公藤碱Ⅱ(包公藤甲素)制成眼药水滴眼,每日2次,有缩小瞳孔、降低眼压和改善房水流畅的作用,其缩瞳作用略强于毛果芸香碱。
本页关键字:中医常识 中医基础 祛风除湿丁公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7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7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丁甘仁:倡寒温经时统一 创近代中医教育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