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基础 --> 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七)

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七)

菊花别名甘菊花、白菊花。商品又分为杭菊花、怀菊花、滁菊花、毫菊、药菊等。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能。可作茶饮,又称茶菊。

冬虫夏草为药中珍品,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主产区青海,1957年收购9吨;1965-1978年平均年收购15吨;1983-1985年药材部门收1.5吨(社会收购量未作统计)。四川省1950—1965年平均每年收购11.8吨;1976—1985年平均收4吨。为解决冬虫夏草药用供应问题,建国以来,不少地区和单位先后开展了冬虫夏草的生态调查和人工培育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

冬虫夏草资源不足,商品长期紧缺,因此,市场价格暴涨(1988年每公斤达3000元左右,为1980年的15倍),导致出现滥采乱挖破坏资源的现象,冬虫夏草的质量也随之下降。冬虫夏草分布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对生态条件要求严格,人工培育难度很大。所以应在保护利用野生资源的同时,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人工培育的研究步伐。要加强出口渠道管理,严厉打击走私活动,稳定市场价格,以利保护资源。

75.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于心的功能。为大宗常用菌类中药材。可作食品工业原料等。商品又分白茯苓、赤茯苓、云苓。

茯苓喜生于温暖、干燥、向阳的环境中,野生或栽培于丘陵、山地。分布安徽、河南、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200多个县(市、区)。主产安徽、湖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销全国并出口。如:

全国茯苓产区分布表,安徽省分布县数6,主产区霍山、岳西、金寨;湖北分布县数19,主产区英山、罗田、麻城;广东分布县数40,主产区信宜、高州、新丰、五华、龙川;广西分布县数28,主产区岑溪、藤县、容县、博白、昭平;云南 分布县数56,主产区丽江、永胜、宁蒗、兰坪、维西。

过去,茯苓多用野生。建国后开展人工种植,1957年全国产量约5000吨,收购3600吨,产销平衡。60年代各地进行试验研究,推广以染菌的木片替代鲜茯苓做“菌引”的方法栽培茯苓,节约了茯苓的用种量,增加了茯苓的商品。70年代中期,年平均收购量达到6000多吨。70年代末期,年收购近2万吨,发生逾量。1985年产量上升到16800多吨,收购9580吨,供过于求。栽培茯苓需用松木,所以林、药矛盾比较突出。多年来,茯苓生产上下波动,很不稳定。今后要加强宏观调控,巩固栽培经验丰富、加工技术纯熟的老产区,有计划地开拓自然条件优越、林木资源丰富的新产区。研究提高单产、节约用材的栽培方法,提高加工技术,保证质量。统筹安排,既要保护森林资源,又要解决好茯苓生产所需木材。

76.阿魏

阿魏又名臭阿魏、阿魏精。维吾尔族称“英”,蒙古族、藏族称“兴滚”,傣族称“愤举”,拉祜族称“阿味”。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M.Shen)的树脂,经阴干而成。为消积,散痞,杀虫的加工类中药材。

新疆阿魏及阜康阿魏喜温暖、耐旱、耐寒。野生于沙漠和干旱坡地。分布于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前者主产新疆伊宁、尼勒克等地;后者主产于新疆阜康、米泉等地。

阿魏既是传统中药材,又是常用民族药。新疆阿魏早在唐代《新修本草》中就有其药用及产地的记载,但一直未开发利用。我国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发新疆阿魏,1958年收购5吨,商品主要来自新疆伊犁。但产量很不稳定,约8年左右出现一次高峰。原因是阿魏原植物8年方能开花结实,而传统采集一般在盛花期进行,与收购高峰期基本是一致的。70年代后期,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牲畜啃食,加之大片阿魏滩地被开荒造田,使阿魏资源显著减少,收购量日益下降。多年来,我国药用阿魏主要依靠进口。2、销售量中大部分为进口贷

根据资源普查,我国阿魏有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中药资源  中药种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七)        下一篇:薄荷叶碎末不应弃之不用

>> 返回中药基础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