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鉴别 --> 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在中药里有芥子这味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分为白芥子和黄芥子两种。白芥子别名有辣菜子、苦芥子、白芥等,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其性温,味辛,入肺、胃经。主治为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等。

在中药里有芥子这味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分为白芥子和黄芥子两种。白芥子别名有辣菜子、苦芥子、白芥等,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主产山西、山东、安徽、四川等省,《本草从新》载:“白芥子,辛温入肺,北产者良。”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药用,习惯用白芥子。其性温,味辛,入肺、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载其功能主治为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温流注、阴疽肿毒等症。

黄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的成熟种子,性热,味辛,有小毒,入胃、肺经,华东地区入药习惯用黄芥子,其功效与白芥子相似,但是白芥子去痰平喘的功效要比黄芥子好,所以如果要用黄芥子代替白芥子时应加量使用。

性状鉴别

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毫米。表面灰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一端具一圆形淡褐色的种脐,浸水中膨胀,去种皮可见2片肥厚的子叶,油质,相互纵向摺叠,胚根包藏于其间。气微,味辛辣,赤舌,粉碎湿润后,有特殊的辛烈臭气,味极辛辣。

黄芥子呈球形,直径1~2毫米,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具细网纹,种脐点状。种皮薄而脆,子叶折叠,有油性。气微,研碎后加水湿润,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显微镜鉴别

白芥子种子横切面:最外为1列切向延长的表皮黏液细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黏液层;下皮1~2列细胞,壁薄;栅状细胞1列,其内壁和侧壁的1/2处增厚,外壁菲薄;色素细胞呈颓废状。内胚乳为1列类方形或长方形的细胞,内含糊粉粒,其下方为颓废细胞层。子叶发达,细胞内含糊粉粒和油滴。

黄芥子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下皮细胞1列,细胞近方形或径向延长,宽约20微米,其内壁和侧壁均增厚,外壁菲薄;紧靠栅状细胞层为色素层。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内含糊粉粒,其下为颓废细胞层。子叶和胚根细胞中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综上,白芥子和黄芥子不论从功效还是从外观多少还是有所不同,使用时注意区别。(韩德承)

本页关键字:白芥子和黄芥子的鉴别  白芥子  黄芥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春三七和冬三七的区别介绍        下一篇:金铃子不是金樱子

>> 返回中药鉴别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