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
6.小海马,体侧扁,较小,体长7.6-10cm,头冠低小,上有5个短小钝棘。体长为头长4.5-7.8倍,头长为吻长2.4-3.4倍,为眼径4.1-6.4倍。吻管短于眼后头长。鳃盖凸出,无放射状嵴纹。头侧及眶上各棘均特别发达。体部骨环11,尾部37-38。以背侧棱棘为量发达,其次为腹侧棱棘,其他则短钝或不明显。腹部很突出不具棱棘。背鳍16-17,位于射干最后3环和尾部第1环的背方,臀鳍4,胸鳍12-13。体灰褐色,头上、吻部、颊部及体侧具不规则斑纹。腹缘黑褐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近海藻类繁茂处,渡海时,头部向上,用背鳍和胸鳍的扇动,作直立游泳。常以尾端缠附于海藻茎枝上,以小型浮游甲壳动物为食。
2.栖息于近海内湾水质澄清、海藻繁茂的低潮区,以尾部卷缠在海藻上,体色常随环境而变化。喜食活饵,以口吸食端足类、桡足类、糠虾、毛虾、磷虾、萤虾等浮游甲壳动物。本种产仔多,生长最快噗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
3.生态、分布同线纹海马。
6.栖息于沿海及内湾的中低潮线一带海藻丛中虽个体小,生长慢,便适温性大,成熟期早,饲养3-8个月即达性成熟,夏秋季为繁殖期,每胎产仔数10-400尾左右。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2.我国分布于东海及南海。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已进行人工养殖。
3.生态、分布同线纹海马。
5.我国渤海有分布,较少。
6.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栽培】
生活 习性,海马为近海生活的鱼类,尤喜生活于水藻、小甲壳动物较多,风浪不大的海域。海马生活的最适温度为19-32℃,最适海水的相对密度为1.005-1.027。
养殖技术,雄鱼尾部腹面有育儿囊,并负有照管卵和仔鱼的任务。雌鱼性成熟后,在产卵期泄殖腔微微扩大,形成生殖乳头(肛突)。海马除1-2月外,皆能繁殖。性成熟的海马发性一般多在上午表现为雌鱼追逐雄鱼,在此期间体表由黑色变为黄白色。雄鱼表现为被动,雌鱼追逐到一定时间,雄鱼充儿囊就张开,其内排出透明的精液,充儿囊与雌鱼肛突相接,雌鱼排卵于大雄鱼的充儿囊中。受精卵历经20余日,仔鱼从育儿囊中排出,刚出生的海马仔即能独立生活。1次产海马苗200-1000只。
饲养管理海马多选择分池饲养的方法。(1)饲养池的种类①沉淀池:池长50m,宽30m,其作用是沉淀海水中的泥沙。海水必须在该池中沉淀24h,方可放到养殖池内。
②养殖池:位于沉淀池一侧,较沉淀池略低,池长30m,宽25m,深2.5m,供养成体海马。③海马苗繁殖缸:一般以缸直径70cm,高80cm为宜,缸身埋于地下。专供海马繁殖和饲养海马苗,易于常投食和管理,便于观察海马荔的生活情况。
(2)放养,放养前,养殖池先进行洗刷消毒,以杀死敌害生物卵和鱼的寄生虫。然后向养殖池放沉淀过的海水,深度为1-1.5m,并测量池内水温、比重,再放一定数量的竹片,作为海马静止时的附着物。放养时选择体健发育良好,体长2-4cm的海马苗放入池内。每亩约放养6000-10000只。放养后,池子的水门要关牢,防止池内水流失,一般3-5天换水1次,并严防外来敌害生物的侵入。全长5-6cm的海马,可以摄食0.5-1.0cm的小虾类,成鱼期每日投饵2次,每日投饵量依海马成长逐渐增加,一般相当海马体重的6%-10%。
病害防治,海马最常风的疾病是胃肠炎、车轮虫病、胀膘病、气泡病。胃肠炎是海马灾难性病害,死亡率高。可用抗生素防治。对车轮虫病用8×10(-6)硫酸酮和10×10(-6)高锰酸钾混合溶液浸浴15min ,效果显着。对胀膘病要保持水抽清洁,氧气充足,水温稳定,避免强光。气泡病防治,应注意避免强光直射,可针刺破气泡放出气体,或用2.4%的生石灰水浸浴10min或以1%-2%漂白粉进行治疗。
【性状】
性状鉴别(1)线纹海马,体呈扁长形而弯曲,长约30cm,黄白色。头略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前方有一管状长吻,口小,
本页关键字:海马 肾虚阳痿 宫冷不孕遗尿 虚喘 症瘕积聚 跌打损伤 痈疮肿毒 水马 马头鱼 龙落子鱼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