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H --> 红天葵

红天葵

红天葵用于清热凉血;止咳化痰;解毒消肿。主治外感高热;中暑;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疔疮;瘰疬;疥癣;烫火伤;跌打瘀痛。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Hónɡ Tiān Kuí

【英文名】Rhizome of Fimbriatestipulate Begonia

【别名】红叶、龙虎叶、夜渡红、红水葵、散血子、一点血、散血丹、一叶红、小羚羊。

【来源】

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紫背天葵的球茎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fimbristipulata Hance[B.cyclophylla Hook.f.]

采收和储藏:块茎春、夏挖取、洗净、晒干或鲜用、全株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地下茎球形。基生叶1片;叶柄长2-6cm,其长粗毛;托叶小,卵状披针形,流苏产太撕裂;叶片膜质,圆心形或卵状心形,长2.5-7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重锯齿和缘毛,两面有伏生粗毛,下面紫色;掌状脉7-9条。聚伞花序有2-4朵花,总花梗纤细,长超过叶片;花淡红以;苞片和托叶相似;雄花萼片2,卵圆形;花瓣2,倒卵状长圆形,雄蕊极多;雌花较小,萼片圆形,另一片较小,长圆形,凹陷;花柱3,2裂,裂片螺旋,蒴果三角形,有3翅。种子极小,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山坡和山谷阴湿石壁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温暖、阴凉的气候、夏季要凉爽,忌高温,以肥沃疏松的腐殖质土栽种为宜。

栽培技术 用块茎和种子繁殖,以块茎繁殖为主。块茎繁殖:于春季收获块芭时,按大、中、小分成3级,大的加工入药,中、小者作种栽,分别栽种。条栽,中等的种按行株距(5-10)cm×5cm,小的种栽按行株距5cm×3cm,栽后覆土3cm,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种子繁殖:秋季采收种子后稍晾干,立即播种。种子拦草木灰或细土,然后均匀撒播到苗床上,覆薄细土,稍加镇压后盖草浇水,细苗出时揭去盖草。约经1年的育苗后,即可移栽。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卷缩成不规则团块。完整叶呈卵形或阔卵形,长2.5-7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近对称,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和短柔毛,紫红以至暗紫色,两面均被疏或密的粗伏毛,脉上被毛较密,掌状脉7-9条,小脉纤细,时显。叶柄长2-6cm,被粗毛。薄纸质。气特异,味酸,用手搓之刺鼻,水浸液呈玫瑰红色。

【化学成份】叶含花色甙(anthocyanin)[1],已分离得到矢车菊素氯化物(cyanidin chloride),矢车菊素葡萄糖甙(cyani-din-3-hlucoside),矢车菊素芸香糖甙(cyanidin-3-rutinoside)[2]。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咳化痰;解毒消肿。主治外感高热;中暑;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疔疮;瘰疬;疥癣;烫火伤;跌打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润燥止咳,散瘀消肿。治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跌打肿痛。鲜品捣烂,可敷恶疮疔毒。

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肺炎咳嗽,咯血,慢性支气管炎。

3.《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凉血活血,消炎止痛。主治咯血,血瘀腹痛,扭挫伤,骨折,汤火伤,癣疥。

【摘录】《中华本草》

本页关键字:红天葵  红叶  龙虎叶  夜渡红  肺热咳嗽  咽喉肿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红天葵        下一篇:红鸡踢香根

>> 返回中药词典H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