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B --> 篦子舒筋草

篦子舒筋草

篦子舒筋草为金星蕨科植物齿牙毛蕨的根茎。秋季采挖,晒干。舒筋,活络,散寒。治风湿筋骨痛,手指麻木,跌打损伤,瘰疬,痞块。

篦子舒筋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Bì Zǐ Shū Jīn Cǎo

【别名】牛肋巴、舒筋草

【来源】蕨类蹄盖蕨科篦子舒筋草Cyclosorus dentatus (Forsk.) Ching,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散寒。主治风湿筋骨痛,手指麻木,跌打损伤,瘰疬痞块等症。

【用法用量】 0.3~1两,水煎服或炖肉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篦子舒筋草--《*辞典》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 Bì Zǐ Shū Jīn Cǎo

【别名】牛肋巴舒筋草

【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齿牙毛蕨的根茎。秋季采挖,晒干。

【原形态】高30~70厘米。根状茎斜上或短而横走,疏被褐色鳞片,鳞片先端弯曲。叶近生或亚簇生;纸质;叶柄长20厘米,叶柄基部黑褐色,被棕色鳞片,叶柄与叶轴有棱槽,均被黄白色刚毛;叶片线状倒披针形至长矩圆状披针形,长35~50厘米,宽8~15厘米,先端长渐尖;羽片12~18对,线形,长渐尖,成尾状,长7~11厘米,宽1~1.8厘米,基部羽片稍缩短,下部4~5对羽片间隔稍远,羽状半裂,裂片圆头,叶两面被毛,脉羽状。孢子囊群圆形,每裂片上4~6对,着生于小脉中部,囊群盖圆肾形,灰色,被毛。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湿地及沟边。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福建及台湾。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散寒。治风湿筋骨痛,手指麻木,跌打损伤,瘰疬,痞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炖肉。

【摘录】《*辞典》

篦子舒筋草--《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 Bì Zǐ Shū Jīn Cǎo

【英文名】 Rhizome of Tapering Tri-vein Fern, Rhizome of Downy Wood-Fern

【别名】牛肋巴舒筋草凤尾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齿牙毛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osorus dentatus(Forsk.) Ching[Polypodium dentatum Forsk.]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洗净,去须根与叶柄,晒干。

【原形态】高30-70cm。根状茎斜上或短而横走,疏被褐色鳞片,鳞片先端弯曲。叶近生或亚簇生;纸质;叶柄长20cm,叶柄基部黑褐色,被棕色鳞片,叶柄与叶轴有棱槽,均被黄白色刚毛;叶片线状倒披针形至长矩圆状披针形,长35-50cm,宽8-15cm,先端长渐尖;羽片12-18对,线形,长渐尖,成尾状,长7-11cm,宽1-1.8cm,基部羽片稍缩短,下部4-5对羽片间隔稍远,羽状半裂,裂片圆头,叶两面被毛,脉羽状。孢子囊群圆形,每裂片上4-6对,着生于小脉中部,囊群盖圆肾形,灰色,被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山谷湿地或溪沟边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及台湾等地。

【性味】微苦;平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消肿散结。主风湿筋骨痛;手指麻木;跌打损伤;瘰疬;痞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炖肉;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本页关键字:篦子舒筋草  牛肋巴  舒筋草  凤尾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篦子三尖杉        下一篇:篦子草

>> 返回中药词典B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