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A --> 艾叶

艾叶

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ài Yè

【英文名】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别名】艾、艾蒿、家艾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鉴别】本品粉末绿褐色。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字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臂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曲,常断落。腺毛表面观鞋底形,由 4、6 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草酸钙簇晶,直径3~7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炮制】 醋艾炭(艾叶炭):取净艾叶,在锅内炒至大部分成焦黑色,喷米醋,拌匀后取出稍筛;也可喷洒清水扑灭火星,取出晾干,防止复燃。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

(1)本品捣烂如绒,制成艾卷、艾柱,可做灸法之用。

(2)口服大量艾叶制剂后,约半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喉干口渴,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继而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四肢震颤乃至痉挛(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引起),痉挛发作后全身肌肉弛缓,缺乏张力,甚至瘫痪。由于神经反射及血管本身受损,可招致子宫充血、出血,孕妇甚至流产。亦可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而致中毒性黄疸和肝炎。由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痊愈后亦常有健忘,幻觉等后遗症。慢性中毒者则有感觉过敏、共济失调、幻想、神经炎、癫痫样痉挛等症状出现。

(3)如遇口服中毒者,首先清洗胃肠道,用骨炭粉吸收,并置病人于安静及光线较暗之房内,避免外来刺激,给予镇静剂,保护肝脏机能,以及其他一般内科常规对症治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艾叶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 ài Yè

【别名】艾(《诗经》),又名: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花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亦有栽培者。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艾叶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桉油        下一篇:矮杨梅

>> 返回中药词典A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