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履秋:绝知中医要躬行
汪履秋(1919—1999),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时光流逝,汪履秋先生已经逝世20余年,特发此文,以示缅怀。
幼承庭训 高师引路
汪履秋出身于中医世家,12岁即开始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16岁拜师于当地名医陈翼如,一边随师侍诊,一边研读中医经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当时下功夫较深,汪履秋至年老时仍能将很多中医经典原文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引经据典犹如信手拈来,令人惊叹不已。
随师学医6年后,汪履秋即悬壶桑梓,名闻乡野,1946年至1950年曾在上海闸北存心堂坐堂行医,闲暇时常在店堂配方处阅读他医处方,并向病家详细询问症情,以探究他医处方用药的机理所在,丰富自己的临床知识。1955年,汪履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深造,翌年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工作。
汪履秋从医近60载,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外感时病及内伤杂病的治疗。汪履秋亦十分重视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来,汪履秋除了从事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外,还承担了指导研究生、进修生及青年医师的工作。他还曾主持或参加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研制了退热灵合剂、顽痹合剂等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自创二地苦青汤、加减痛风方等验方。
早在20世纪60年代,汪履秋就根据中医治疗时令病的优势,率先成立了时病组,专门收治痢疾、湿温、风温、时感等病证,为中医治疗时令病积累了丰富经验。80年代末他又根据中医治疗风湿病的优势,倡导成立了江苏省中医院风湿病科,并担任了该科的顾问,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勤学善思 学验俱丰
汪履秋在从医生涯中,对中医各学派的学术观点以及各种单方、验方兼收并蓄,为己所用。对于医学上的学派之争,汪履秋主张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因自己是某学派传人而故意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学术观点,他常说:“我们为医者绝不可有门户之见,不管什么学术观点,对我有用者就用之。”他喜欢阅读医学书籍、杂志,在阅读医书杂志时,一发现处方用药独特或临床疗效卓著的医方、医案,马上记录下来,并试用于临床上。
汪履秋不管是在随师抄方学习时,还是在自己临证过程中,总是细心揣摩,反复思考。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汪履秋对每一种病证的传变特点、证治规律反复思考,全面观察。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医者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临床辨证施治的过程也是思辨的过程。”汪履秋在仔细揣摩、反复思考的基础上,还善于分析归纳。他常将临床所见病证的证治规律归纳总结为几点以便掌握,如将风温的治疗原则概括为“散、清、养、和”等。
汪履秋在其从医生涯中,非常重视临床实践。他从学医开始一直到耄耋老年从未离开过临床一线。他认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来源于临床实践,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汪履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因此其临床辨治思路非常宽广,临床疗效显著。汪履秋高超的医术使许多病危的患者转危为安,许多缠绵不愈的顽疾得到了痊愈,求诊者络绎不绝。
继承发扬 师古不泥
汪履秋一贯主张,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中医、继承中医、发展中医。在临床医疗中汪履秋尽可能使用中医中药诊治疾病,坚持“能中不西”的原则,坚持中医特色。在中医理论上,汪履秋认为也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他根据“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水平较差,阳气不足之证较多,而到八九十年代,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阴血不足之证愈来愈多”的特点,提出了“劳苦伤阳,优裕伤阴”的观点,对临床指导意义较大。时代在变化,人们的疾病也在变化,治疗时应因时制宜,适应变化。
汪履秋师古而不泥古,在临床上虽然喜欢用古方尤其是经方治疗疾病,但对其运用非常灵活。如曾治疗一例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身热持续月余,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不效。汪履秋根据其发热时间虽长,但仍感恶寒的症状特点,认为属太阳表邪未净,投以麻黄桂枝各半汤以和解太阳、少阳,药进三帖即热退病愈。又如五积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的一首处方,原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证,汪履秋根据方中药物具有散外邪、理气滞、化痰瘀、升清降浊等功用,将其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收效显著。
汪履秋在临床上一贯主张辨证应与辨病相结合,在临床上常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酌加一些单方、验方,如用大麦苗治疗黄疸,用糯稻根治疗乳糜尿,用地锦草、地骨皮治疗糖尿病等,使临床效果明显提高。
汪履秋医德高尚,治学严谨,他的一生是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的一生。今天我们缅怀汪履秋,就是要学习他的治学精神,传承他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页关键字:汪履秋 江苏省名中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樊云峰:医者仁心 大爱无垠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中医“急救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的使用诀窍
- 癌症≠绝症,谈谈癌症的中医认识、分期与转移
- 鸡汁双菇
- 真相:菠菜和豆腐到底能不能一起吃?
- 苍白二术气芳烈 味甘浓益脾胃
- 于右任的养生智慧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