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中医辩治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中医辩治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学胆胀、胁痛、脘腹胀等范畴,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学胆胀、胁痛、脘腹胀等范畴,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据临床资料不完全统计,约占门诊病人6.4%,且无特效药物治疗。临床治疗肝胆病近五十年来,自拟解郁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现简要整理有关资料供同道临证参考,并请指正。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195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85例,女11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2岁,平均46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半年,1年以内者75例,1~5年者58例,5年以上者62例。其中单纯慢性胆囊炎126例,合并胆结石者9例,合并慢性胃炎者30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15例,合并慢性肝炎者15例。

诊断依据 ①有右肋下疼痛反复发作史;②疼痛向右侧肩背部放射;③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厌油腻;④胆囊区压痛或及肿大之胆囊;⑤B超检查,胆囊壁毛糙,胆囊壁增厚3mm以上,欠光滑,或曲折,欠规则等。除具备以上第①条外,其余4条中具备2条以上者即可确诊。

治疗方法

解郁清胆汤为基本方 杭芍15g,柴胡10g,枳壳10g,元胡15g,川楝子金钱草各15g,鸡内金10g,麦芽15g,广木香10g,茯苓15g,甘草10g。

随证加减 肝胆气滞较重者加青皮10g,香附10g,枳实易枳壳;湿热偏重,苔黄腻者加茵陈30g,栀子10g,龙胆草10g,黄芩10g,大黄6g;瘀症明显者加桃仁10g,丹皮10g,三棱6g,莪术6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g,白术10g,白扁豆24g,连翘10g,蒲公英30g;呕吐、嗳气者加清半夏10g,代赭石18g;口渴者加太子参10g,茅根15g,麦冬1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后下);胆囊肿大,触及包块者加三棱10g,莪术10g;上腹胀甚者加大腹皮10g,香附19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药液,成500ml,早晚2次分服,半月为1疗程,可连用3~6个疗程,服药期间除少食油腻食物外,无须忌品太严,注意避免强烈情志刺激。

疗效评定标准及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①痊愈:临床症状和体重消失,多次B超证实肝胆系统无异常,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者;②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B超检查肝胆异常明显改善,观察1年内有复发者;③无效:服药期间体征减轻或无改善,停药后又复发者。

治疗结果 ①单纯性慢性胆囊炎126例,痊愈95例,显效27例,无效4例,有效率97%。②合并胆结石9例,痊愈4例,显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78%。③合并慢性胃炎30例,痊愈18例,显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90%。④合并消化性溃疡15例,痊愈8例,5例,无效2例,有效率87%。⑤合并慢性肝炎15例,痊愈6例,显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80%。合计195例,痊愈131例,显效5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2.3%。

验案举例

刘某,男,48岁。2016年9月10日初诊。

右上腹胀痛反复发作2年,症状加重1周。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胁肋下胀痛,并牵及右肩背部,进食稍有不慎或情志不畅,即疼痛加重,经多次B超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毛糙,诊为慢性胆囊炎。曾服消炎剂、复方胆通、消炎利胆片及中药、耳穴压豆等多种方法治疗,病症无好转。1周前因进食油炒鸡蛋后,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加速腹胀、恶心、呕吐、厌油腻、乏力、食欲差、口干口苦、便秘等症。刻诊:面色萎黄,巩膜无黄染,未触及胆囊,性情易怒,舌红苔微黄,脉弦细。中医辨证:(肝郁气滞,疏泄失司,胆汁瘀滞型)胁痛证。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疏通胆瘀,以解郁清胆汤加山楂15g,白术10g,干姜10g,去金钱草、川楝子,水煎服,每日1剂,6剂后症状减轻,稍微加减,基本痊愈,改制散剂调治2个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注意减少情志刺激,2016年12月14日B超复查:肝胆正常,随访1年余,无复发。

体会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数医家用苦寒燥湿之类,以清热利胆,泻火解毒等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笔者根据B超显像,结合临床特征及病症表现,经十余年潜心实践观察,认为本病多属中医肋痛证,主因情志抑郁,肝郁气滞,肝失疏泄,肝胃不和,气血运行受阻,郁久化热,即“气有余便是火”。遵循中医辨证论治法则,应“火郁发之”,治宜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使气机通畅,肝胆内郁之火随气机宣畅而疏散。方中杭芍、柴胡、枳壳、甘草、茯苓,解肝郁,调气血为君药;元胡、川楝子、郁金,加强疏肝解郁,疏通胆瘀之力,为臣药;佐以金钱草、川楝子,以清泻郁热而止痛,鸡内金、麦芽、广木香消食导滞,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行气以泄热之功。

治疗胆囊炎虽应以舒肝解郁,理气散结为主,但因病久,宜平和之味,且忌理气过用,易伤正,故用时不宜药味过多,剂量过大,否则疏泄太过,虽可取效于一时,但易招致变端,反遗后患。再者尚需清肝泻火,亦不可纯用苦寒,清热泻火,只能清散漫充于三焦之火热,无宣郁开闭之功,内郁之热无外达之路,则因郁而热更炽。若只用燥热之品,则易伤阴助热,郁不能开,阳不得通,热势益甚,临床不可不察。慢性胆囊炎多因情志不畅,肝胆瘀滞,在运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同时重视精神治疗。

本页关键字:胆囊炎  胆胀  胁痛  脘腹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柴芩提郁热治疗双股痒疹        下一篇:清热养阴调糖饮清热养阴,调糖止渴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