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李堪印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陕西省名中医,在理筋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足底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约为11%~15%,占全部足跟疼痛患者的80%,在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在40~60岁之间增高。足底筋膜炎典型症状是早晨起床迈出第一步开始感觉疼痛,或者在长时间不活动后迈出第一步疼痛,行走数步后疼痛得到缓解,但随着步行时间的增长或站立时间增加,再次出现疼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本病迁延日久,容易复发,反复的疼痛及行走困难会加速踝关节、膝关节退变,影响下肢力线,进而影响脊柱稳定性,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及医学问题。
李堪印的辨证论治思想
李堪印教授认为肾主骨,肝主筋,筋附着于骨,与关节运动密切相关,提出“筋束骨,骨长筋”理论,认为肝肾亏虚,血不养筋,跌仆劳伤等均可导致骨不正、筋不柔,日久不愈而发为本病,此为本病发病之基础;另外足底筋膜较表浅,附着于跟骨跖侧或局部增生的骨刺上,可以通过触诊明确病位,骨刺与足底筋膜走行方向一致,没有改变足底筋膜在跟骨处的附着关系,根据“辨位施法”的理论指导,病位在筋膜而非骨刺,因此治疗上主张筋骨并重,以正骨理筋为主。
足底筋膜炎从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整体双下肢力线的改变,局部足踝活动度减小和足跟力线偏移。故而纠正下肢力线和恢复关节活动度是首先要纠正的问题。考虑到下肢力线主要问题在于髋关节和踝关节,故而整体手法从髋、踝关节脱位旋转复位手法逐渐演变出旋髋、旋膝、旋踝手法,用以纠正患者不正常的髋、膝、踝关节关系,恢复下肢正常力线,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在完成整体手法后,评估残余症状和功能障碍特点,针对经常出现的下胫距关节和足跗骨关节僵硬、局部疼痛,找出关键病灶点,实现精准“辨位”。局部手法以小关节松动手法治疗,通过松动下胫距关节进一步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松动足跗骨关节缓解足底筋膜张力,恢复足部相关肌肉、筋膜、韧带间的结构关系;最后选用局部痛点释放手法,将局部可能存在的痛点进行点按放松,使局部疼痛的症状得到改善。
李堪印的治疗手法
体位:患者放松并采取仰卧姿势,两手放于体侧。医生位于患者的患侧。
整体手法(以右侧为例):
旋髋(类似髋关节后脱位回旋复位手法):术者右手握住患肢踝部,左手放于患肢膝关节髌骨外侧,先让患者右下肢屈髋屈膝,再将大腿外展、外旋至髋关节极度屈曲,然后将膝关节逐渐向内旋转,内收、内旋尽量保持膝盖靠近左侧腹壁,并慢慢伸直患肢,膝关节运动轨迹类似“?”号,如此反复2到3次,然后将下肢屈曲、内收、内旋,至膝关节靠近腹壁,然后再外展、外旋、伸直,类似“?”号,反复操作2至3次。
旋膝:姿势同上,左手在膝关节的手转而放到膝关节下外侧,将掌心放于腓骨头处,用掌根顶住腓骨上端,并用拇指协助固定腓骨上端。在用上法旋转髋关节,尤其是将髋、膝关节从极度屈曲位转向内旋位并伸直位时,用掌根将腓骨上端向下按,在此时可以感受到腓骨头在掌心处的旋转,右手紧握患肢踝部,用拇指压住腓骨下端和外踝,在左手按压腓骨上端的同时,用右手向内旋转胫骨,同时用右手拇指按压腓骨下端,此时患者膝关节胫骨平台处会有较为明显的刺痛感,并且可能伴有上胫腓关节的弹响,及入臼音。
旋踝:患者平躺暴露右足,患者的脚自然平放,脚后跟超出治疗床。术者坐于患者脚侧,术者左手握住患者右足足跟,右手握住患者足面,两手对患足脚踝形成上下环抱之势,两手同时发力,从相反方向,水平旋转患踝,反复数次,然后用左手固定跟骨,用右手将足强力背伸、跖屈、内旋、外旋、内翻、外翻,以达到最大活动角度。往往在水平旋转和外翻体位时,能够听到较为明显的关节弹响声。
牵抖下肢:患者和术者姿势同旋踝手法。术者坐正,一脚踩地,一脚抵住治疗床用以接力,以腰背之力贯穿两肩及上臂,沿患肢纵轴方向,向远端牵拉3到5秒,瞬间发力牵拉,力量大小以牵动患者身体为宜,此时可听到关节弹响的声音,然后用双手四指环抱足跟部,双手拇指捏住距骨进行上、下、左、右的环形牵抖。
局部手法:
髋关节松动:患者平躺,术者左手掌根按于腹股沟股骨头处,做垂直于床面按压动作。
膝关节松动:患者平躺,术者先将患肢内旋,使得患者呈内旋位,术者左手掌心紧握住膝关节,拇指按住腓骨头,右手掌心握住踝关节,拇指按住外踝,然后左手按住膝关节向内旋,右手将踝关节向外旋,此时可在膝关节产生明显的刺痛感。
下胫距关节松动手法:患者将足跟放到床外,术者两手抱拳,双手拇指按压距骨,对距骨进行从前到后的关节松动的四级手法,逐步放松下胫距关节,恢复踝穴松紧度。
足跗骨关节松动手法:术者姿势同上,在对下胫距关节松动后,针对前后松动舟距关节、跖骰关节、跖楔关节和跖趾关节,恢复足弓的弹性和高度。在对跖趾关节进行纵向牵拽时可听见关节弹响声。
局部痛点释放:依据经筋理论和筋膜链学说,对患侧胫后肌、腓肠肌痛点进行局部点按放松。
李堪印教授认为治疗从整体与局部进行,整体上双下肢力线的改变导致足踝活动度减小和足跟力线的偏移,纠正下肢力线和恢复关节活动度是首先要纠正的问题,选用旋髋、旋膝、旋踝手法纠正患者不正常的关节关系,恢复下肢正常力线,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另外,在局部治疗上,足跗骨关节、下胫距关节因解剖位置原因选用小关节松动手法治疗,通过松动下胫距关节进一步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松动足跗骨关节缓解足底筋膜张力,恢复足部相关肌肉、筋膜、韧带间的结构关系;最后选用痛点释放手法,将局部可能存在的痛点进行点按放松,使局部疼痛的症状得到改善。传统中医正骨手法与现代生物力学及小关节松动术相结合,达到了复位、松肌、改正、恢复的效果,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接受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本页关键字:李堪印 老中医药专家 陕西省名中医 理筋手法 足底筋膜炎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蛇床子黄柏治各种阴道炎 下一篇:益气养血通络治愈不孕症一例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